最新的会计准则是哪一年,新会计制度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正文:新会计准则在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自2022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规定,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2019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22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此外,还对现行1997年至2001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于2006年初建立了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基本准则是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们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是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和会计准则的解释,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它们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拓展资料:
1、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原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收益提前确认导致收入与费用确认期间不匹配,投资计入收益导致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收入信息不匹配,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影响计入当期损益,导致个别保险公司业绩被粉饰。无形资产的判定标准该准则规范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减值、处置、报废和披露。
2、无形资产的计量,本标准规定,=通过非货币交易或债务重组取得的,按照非货币交易标准或债务重组标准的规定确定。投资者投资,按照全体投资者确认的价值进行估值;但是,企业首次发行股份接受投资者投资的,按照该投资者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现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以评估确认的价值为基础进行评估;其他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为基础进行评估。
3、接受捐赠的标准明确。捐赠人提供相关凭证的,按照凭证上注明的金额加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确定;捐赠人未提供相关凭证的,按照以下顺序确定:类似或者类似无形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以类似或者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确定。资产加上已缴纳的相关税费;不存在活跃现金市场的,按照上述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加上已缴纳的相关税费确定。现行企业内部客户会计制度尚不明确,但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以发票所列金额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估值。
4、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标准规定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收购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与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相同;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以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为计价依据。明确无形资产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会计考试里的年度2x15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确定的一个年度啊,一般都是2015年,因为如果说是2115年的都不知道会计准则会变成什么样了,也未必会适应现在的题目
什么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
一般意义上讲,规则是指用条文 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生活:预先都规定好了条条框框,什么样的情况就怎样进行处理,对号入 座;而原则是指给出一些道理和逻辑来作为判断的基本理由和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说:中国自从2006年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后全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所以和国际会计准则一样都是原则导向型,所以我们的准则数量并不多,国际会计准则也不没有美国这么多,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是规则导向型的,很多东西都规定得非常非常细来规范执行。对规则导向的会计 准则做了如下描述: 1.有众多的原则例外,依据这些准则会导致会计处理不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这其中包括 了“界线(Bright Line)检验”和“启动机制”,它们最终会被财务工程师 作为依据,仅仅遵循这些字面的东西,而不太注重准则的实际精神。所谓的“界线检验”, 是指对不符合某些条件的情形,不能进行某一类核算。如不纳入合并报表需满足的条件中“独 立第三方的投资是重大的(至少等于特殊目的主体资产总额的3%)”。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有哪些?
1、使用的公司不一样
股份类的公司一般使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用的很少,主要原因还是企业会计做账和运作流程不一样.而会计制度一般在中大型企业用的比较多,但不适合卖保险,做金融贷款类的公司使用.
2、两者制度之间重点不一致
企业会计准备偏向于计量和做重大决策使用.会计制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会计制作财务报告规范类的内容,主要是确认和计量的内容为主,一般只会出现在会计科目和会计使用说明的工作当中.所以会计制度倾向于日常的行为和工作结果.
3、给不同的企业使用
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针对的公司也分为一般企业,保险金融,中大型企业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对于各个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将陆续制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
4、各个规范不一致
会计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规范不一致,表达方式更贴近于国际方面的风格,已经成为国际会计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会计制度更贴近于,我国特色.
2021年新收入准则有哪些变化?
2021年新收入准则有五大变化如下:1、现行准则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模式,新准则不再区分业务类型。
2、现行准则收入确认时以“风险报酬转移”为判断依据,新准则以“控制权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现行准则对于风险报酬转移的描述不够具体,导致实务中对个别业务收入时点的掌握存在难度。新准则根据合同规定的交付条件判断控制权是否转移,企业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且已收取的对价无需退回时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因此,必须同时符合下列5个条件: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以下简称“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可见,新准则对于收入时点的判断更加清晰,也更加易于操作。
3、引入了“履约义务”的概念,明确了如何识别是否存在多个“履约义务”,以及如何将交易价格分摊到多个“履约义务”。废除“完工百分比”法,引入“履约进度”计量方式,对于在某一段期间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考虑商品的性质,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恰当的履约进度,并且按照该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实务中企业取得收入的方式有一次性或周期性,如建造行为、软件开发行为,均为周期性交易行为,在新准则中被称为“某一时段履约义务”。直接销售商品的行为大部分为“某一时点履约义务”。而对于某一时段履约义务行为,收入确认可采用“履约进度”,废除此前的完工百分比法。完工百分比在实务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毕竟大多数业务无法准确预估总做工作量,也很难将完成百分比做可靠估算。
4、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且采用与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增量成本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比如销售佣金。对于该类成本,明确按照相关合同确认收入的基础进行摊销,而非如办公费等项目,在发生时一次计入当期营业费用或管理费用。如某广告公司承接业务,先行支付第三方佣金,之后再开始广告设计活动,此时,应将支付的佣金计入“预付账款”科目,待合同完成,与收入在同一时点进行结转,计入“营业成本”科目。
5、明确了企业应该根据其在交易中的角色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来确定其收入的金额是总额还是净额。
企业应当根据其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前是否拥有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来判断其从事交易时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如订票业务企业,其向客户收取全额的票款外,又收取了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依据新准则,由于票据的所有权由实际经营机构持有,订票机构仅是代理人身份,故其收入确认应仅就其收取的手续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