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知晓个税计算公式,方能理清税务支出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看似复杂,但仔细拆解后也不难理解。需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薪金所得 - "五险一金" - 扣除数。接下来,根据适用税率对超出的部分进行计算,即: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用应纳税所得额减去税后所得额即可得出实发工资,即: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四金" - 缴税。
疑个税起征点是多少?超过后如何计算?
起征点是免税起点,超过需按级累进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 5000 元,这意味着月收入不超过 5000 元无需缴纳个税。对于超过起征点的收入,则需要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缴税。税率分级如下: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0~3500 元 | 3% | 0 |
| 3500~5000 元 | 10% | 105 元 |
| 5000~8000 元 | 20% | 555 元 |
| 8000~12000 元 | 25% | 1005 元 |
| 12000~20000 元 | 30% | 1515 元 |
| 20000~40000 元 | 35% | 2165 元 |
| 40000~60000 元 | 40% | 3415 元 |
| 60000~80000 元 | 45% | 4865 元 |
| 80000 元以上 | 50% | 6365 元 |
例子:小明月收入为 7000 元,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7000 - 1000(五险一金) - 5000(起征点) = 1000 元。再根据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1000 × 20% - 555 元 = 45 元。计算实发工资:7000 - 1000 - 45 = 5955 元。
疑个人所得税要申报吗?
主动申报,避免漏税处罚
一般情况下,单位会代扣代缴员工个税,但以下人员需要自行申报个税:
兼职人员或同时任职多家单位的人员
获得境外所得或在港澳台地区取得所得的人员
享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补贴的人员
年末汇算需要补税的人员
疑如何进行个税汇算清缴?
及时汇算,避免利息滞纳金
年终汇算清缴主要是指对全年收入进行汇总并核实应缴税额。一般而言,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为每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资料: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表、收入证明、扣缴凭证等。
2. 计算综合所得:将所有来源的应纳税所得额累加,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
3. 确认专项扣除:包括基本扣除额、专项附加扣除(扣除费用、子女教育费、大病医疗费等)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4. 计算应纳税额:将综合所得减去专项扣除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
5. 核对已缴税额:将全年实际已缴的个税与应纳税额进行对照。
6. 补缴或退税:若已缴税额少于应纳税额,则需要补缴税款;若已缴税额多于应纳税额,则可以申请退税。
疑个税改革的新变化是什么?
起征点提高,减轻纳税人负担
2019 年 10 月,我国对个税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变化包括:
起征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 3500 元提高到 5000 元。
专项附加扣除扩大:新增了子女教育费、赡养老人费、大病医疗费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并提高了相关支出限额。
个税税率优化:调整了最高边际税率,将 45% 的税率降为 40%。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互动:
各位读者,对于个人所得税,您有什么疑问或想法?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一起探讨更多个税相关知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