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浮怎么计算?
一、
税负=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 一般税务要求要高于3%,不然会去查你们的。 3%,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是这个税负了,一般纳税人不能更低吧。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二、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假设本月没有上期留抵税额,税负率=(销项-进项)/不含税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 当期的“应纳税额” ÷ 当期的“应税销售额”。4%应纳税额=(100万+50万)÷1.17×4%=5.13万销项税额=100万+50万)÷1.17×17%=21.8万进项税额=21.8万-5.13万+1万=17.7万(需要认证的发票价税合计大约122万)(销售为含税,不含税收入不需要除1.17,一般税负率是以一年的数据核查,不会单独按一个月核 算啊!)扩展资料:影响因素一、如果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二、进货价格上涨,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三、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四、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累计数。这里的月“应纳税额”即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月“应税销售收入”=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增值税税负率
税额该怎么算?
税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税额计算是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或其他具体情况,对其应税事项,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采取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拓展:增值税税额如何计算?
(一)积极核对销售业务,尽快填开销项发票,确定当月销项税额。 销售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是企业经营的核心。
销售发票是财务记账,确定业务发生的合法凭据,因此企业在发生销售业务时应尽快给对方开具发票,确定当月销售情况。
(二)控制销项开票税额,调控进项发票税额,做好税款计算与缴纳。
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就是增值税,增值税的通常计算是用当月销项税额减去当月进项税额和上月留存的未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计算较为简单,但是控制起来非常复杂,企业要同时考虑到当月销项开票情况和进项发票到达、认证情况,还要考虑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负要求。
(三)认真核对当月进项发票,保证发票及时认证,确定当月进项税额。
通常商品要比发票提前到达企业,企业在收好货物的同时还应确认发票的开具情况,在规定时间未收到发票时应与对方联系,索要发票。 进项发票只有通过税务机关认证审核通过之后,方能进行抵扣税额。
请问大家期末应交增值税余额怎么算?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资产负债表上填的期末数是应交税费中未交增值税的金额 我上述的公式中上期留抵就是本月进项大于销项的话,两者之差也就是进项税额有余额下月继续抵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