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法的公式怎么理解?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有两种表达方法,但实质都一样。
举个例子: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
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
加权平均法单价计算公式?
1.本月发出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成本+本月购进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购进存货数量)
2.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拓展资料:
1.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 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加权平均法怎么算?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实用的统计方法,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不同赋予其不同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指标来反映问题的实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式是将各项指标的数据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并将结果相加,最后除以所有权重之和,得出综合指标的值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各项指标的实际影响,且易于操作
继续学习加权平均法的具体应用,可以通过学习实际案例来进行掌握,例如在金融、市场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科研、评估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什么是加权法?
一、加权法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移动加权法,另一种是一次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是每进一次货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单位成本,以后发货按新的单位成本计算。
一次平均法是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
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
二、是加权综合公式的一种。1874年德国统计学家帕舍(Paasche)提出了用报告期消费量加权计算总指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