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费用属于什么科目?
一、营业费用是期间费用,是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也是一级会计科目,营业费用是过渡性科目,期末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所以是损益类科目。
二、营业费用属于一级会计科目。
营业费用,它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业务费用、业务招待费用、增值税等。此外,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也应该在本科目内核算。
付现营业费用和营业费用的区别?
一、区别在于支付的费用不一样,付现营业费用由于需要收取部分发票所以要支付额外的税率,而营业费用不需要开票,所以费用不一样
二、付现营业费用和营业费用在财务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付现营业费用,又称现金支出成本,主要指的是那些由未来某项决策引起,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费用。它是直接的现金支付,不体现时间价值,而是直接反映企业当前的资金流出情况。
而营业费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运营成本,它涵盖了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所产生的所有费用。这些费用既有历史的积累,也反映了时间价值,因为它们可能涉及长期的投资和承诺,比如设备折旧、长期合同费用等。营业费用应与所销售商品或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所以,简单来说,付现营业费用更侧重于企业当前的资金流出,而营业费用则涵盖了更广泛的运营成本,包括了历史积累和时间价值的因素。
三、付现营业费用是指以现金形式支付的营业费用,而营业费用则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具体来说,付现营业费用包括了以现金形式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而营业费用则包括了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
四、付现营业费用是指需要直接用现金支付的营业费用,比如租金、水电费、工资等。而营业费用则包括所有与日常运营相关的费用,如广告费、差旅费、折旧等,不一定都是现金支出。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支付方式的不同。这样解释清楚了吗?
五、付现营业费用是把购买商品的钱给营业员,营业费用是指商品的价格,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商品的标价,一个是兑现的金额。
六、主要在于时间上的差异。付现营业费用是具体的资金支付行为,而营业费用则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反映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本和费用支出情况。
诉讼费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而不是营业外支出?
一、
这要理解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概念。
诉讼费是一项企业统一负担的组织管理生产的费用,不是一种非日常活动导致的“损失”。《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规定:1、“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2、“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损失和利得的概念作出了规范。(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2)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
因为诉讼费是一项企业统一负担的组织管理生产的费用,不是一种非日常活动导致的损失。
管理费用是指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失或是利益。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营业总收入包括哪些?
一、营业总收入是包括营业收入和非营业收入,这个非营业收入可能和自己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关系,比如是一些变卖房产收入,比如是一些新兴收入还不问题,然后营业收入包括原材料成本,包括毛利,包括利息收入和支出,包括运营成本,包括税收,包括利润等。
二、营业总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计算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或 营业收入=产品销售量(或服务量)*产品单价(或服务单价) 主副产品(或不同等级产品)的销售收入应全部计入营业收入;所提供的不同类型服务收入也应计入营业收入。
三、一个企业的总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上目前多数只列示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其实也就是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费用、利润这几个门类的科目,借方贷方分别表示什么?
一、费用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增加及贷方,减少记借方;
对于收入类账户,属于损益类,通常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这几个会计科目,也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二、分录如下:借:收入类账户借:本年利润
贷:本年利润贷:费用类账户
若收入大于费用,则表示有利润,此时本年利润的余额在贷方,此时要在借方结转掉
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金额为:收入-费用)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后分配利润时在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
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等
最终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余额在贷方,表示没有分配的!!
三、
费用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增加及贷方,减少记借方; 对于收入类账户,属于损益类,通常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这几个会计科目,也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关于会计六要素1、资产 资产随处可见,比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仓库里的货物等。资产的概念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但是在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的定义与日常用语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2、负债 总结起来,负债确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一般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以内(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5、费用 有投入才有产出。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生产出产品,为此,要消耗各种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生产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也要发生各项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要支付各种管理费用;为销售产品要支付销售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要支付财务费用;还会发生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支出。此外,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也是一项费用……总之,费用的名堂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它具备3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记录是通过设置“账户”进行的。所谓账户,就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的分类,例如,在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中,有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类账户;在企业的负债中,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负债类账户;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的名称,也称为会计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在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均有具体规定和解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