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率是怎么计算的?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等于当期应纳增值税除以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扩展资料:其他一些税负率计算公式:
1、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2、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3、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4、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税负率是怎么确定的?
首先税负率是分类的: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日常业务中大家所提到的税负率大多指增值税税负率。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税负率是指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在这里举个例子,某企业是一般纳税人,本月销售货物不含税收入100万元,销项税额13万元,上期留底进项税额2万元,本月认证进行税额3万元,假设没有其他可抵扣进项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13-2-3=8万元
本月增值税税负率=8/100=0.08万元
同样的也可以算出全年平均税负率。每个行业的税负率其实都是在一定范围上下波动的。并且随着金三系统的上线,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可以通过后台了解企业的税负率情况,明显高于或低于行业正常范围税负率的,都是税务机关重点稽查的对象。
什么是税负率,如何计算?
一般增值税的税负率是销售总额的1%。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现统一按3%征收),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一般来讲,各个行业的毛利率是趋于同化,保持在一个波动区间之内的,这也就形成了增值税有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税务机构习惯把各个行业的税负率做为考核企业经营是否有异常的一个指标。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是指税收占收入的比重,也就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各项税费与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计算方法是将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除以其总收入,得出百分比即为税负率。例如,某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为10万元,总收入为100万元,那么其税负率为10%。税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也是评估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贡献的重要指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