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公民都是纳税人吗?
一、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也许你一生都没有去税务局交过税,但是你的日常生活每一次消费,都会产生一笔税收,政府本身不会产生收入,只有靠每一笔税收来维持正常的运转,作为政府来说要合理运用每一笔纳税人的钱,让税收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从广义上来说,每个中国公民都是中国的纳税人.因为并不是只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才是纳税人,不光是因为每个月我可怜的工资中被扣出更是少的可怜的那点个人所得税,我才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纳税人。
因为即使我不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我买了商品我就是承担了增值税的纳税人,我给我的汽车加了油,那么我被转嫁汽油里的消费税的承担者,我去饭店吃饭,一次性筷子里有最终由我承担的几厘钱的消费税……所以说从广义上来说,我生活在这个国家,吃饭,走路、消费、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为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社会公民包括未成年的,成年的,大学生中学生等等。
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只是有应税行为,需要交纳某种税金的单位和个人才算是纳税人。比如生产货物的企业是增值税的纳税人,但是他不是营业税的纳税人。
赢利性的教育机构是缴纳各种税金的纳税人,非盈利性的教育因为没有应该交税的行为,就不是纳税人。 总之,纳税人的定义更多的是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做出不同的答案。
纳税人是否是所有的自然人和法人呢?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没有纳税义务(不用交税)的法人和自然人不是纳税人
为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纳税人,但每个人都是负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有的税收虽然由纳税人缴纳,但实际上是由别人负担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的转嫁问题,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1、纳税人是指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而负税人是最终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公务员是纳税人吗?
公务员是纳税人,因为凡公民均是纳税人,是指收入达到一定数额,凡公民均应纳税。
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每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纳税人究竟是谁,一般随课税对象的确定而确定。例如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人是有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房产税的纳税人是产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其纳税人是产权承受人。同一种税,纳税人可以是企业、单位和个人,如增值税,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纳税人是企业;个人销售的产品,纳税人就是个人。
为什么说“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这句话是错的?
这是因为纳税人是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简单的说纳税人是税负的源头。
如果能够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出去,被转嫁的就不是直接纳税人了,他只是执行缴纳税款的行为,专业词语叫做负税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