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是什么意思?
反倾销是什么意思?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其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受到倾销商品损害的进口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称之为反倾销。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所以,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
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售价格。如该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国同类产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
反倾销作为一种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的限制进口的手段,是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所确立的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该手段逐步演化成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据统计,自1990年至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达2483件,全球遭致反倾销的产品种类已经超过3000种,因此而影响的贸易量达千亿美元以上。采用反倾销手段的国家也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其中欧盟372起,澳大利亚360起,美国351起,墨西哥176起,阿根廷156起,加拿大155起。近两年来发展中国家有扩大使用反倾销手段之势,据统计,南非、印度、巴西、阿根廷、韩国都较多地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程序。发展中国家是反倾销措施的主要目标,有超过60%的反倾销案件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1990~1999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308)、美国(104)、韩国(171)、日本(121)、中国台湾省(112)等。
反倾销属于一种保护本国企业的条款。关贸总协定说如果倾销对进口国造成了实质的损伤和威胁,那就不允许了。所以反倾销就有了保护本国企业的色彩。或者说很多国家是打着“反倾销的旗,行保护之实”。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正常价值,有三种方式参照、判断价格是否低于正常价值:①该产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②向其他国出口价格;③成本核算。一般优先①②作为判断依据。倾销的目的是抢占份额,打败竞争对手,从而再获垄断利润。产品在进口国家的价格低于本国价格的差数,称为倾销幅度。WTO规定,当进口产品的倾销幅度不足2%,或某国产品的进口量不到全部进口量的3%时,不得提起反倾销要求。只有当外国产品进口对本国企业造成实质损害时,才能提起反倾销要求。
反倾销有两种,一是本国产品出口到国外,国外政府采取的反倾销措施;二是国外产品进入本国,本国政府采取的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什么意思?
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进行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旨在防止其他国家以不公平的价格将其产品倾销到本国市场,对本国产业造成伤害。
当一国的产业部门认为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当价值,并且这些廉价产品对本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时,该国政府可以采取反倾销行动。具体来说,这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数量限制、展开反倾销调查等措施。
反倾销的目的是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利益,防止不合理的价格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它旨在让进口商支付一种补偿性关税,以抵消他们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售产品所获得的不公平优势。
反倾销行动必须依据相关国际贸易法规进行,并需要经过详尽的调查程序和确凿的证据支持。国际贸易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了相关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反倾销行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什么是反倾销呢?
一、反倾销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的一种措施,旨在防止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低于本国生产成本的价格将其产品倾销到该国或地区市场上,以此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反倾销通常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或其他形式的惩罚性措施。
反倾销现象在国际贸易中比较常见,它的出现常常带给涉及国家的经济、贸易以及政治方面的影响。
二、反倾销是一种地区性贸易保护政策,旨在通过加征反倾销税或其他技术性数量限制,来阻止或减轻国外厂商对本国市场的过度竞争,同时也被更多数量限制和国家贸易调控机制所取代。
反补贴是另一种反不公平市场行为的调控政策,旨在促进国际市场的公正与公平。
三、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