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的账户多少,可分为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不允许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是: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一借一贷的是简单分录,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是复合分录,原则上讲账户对应,所以每一个复合分录都必然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分录。
制作记账凭证,一般都不可以做多借多贷分录,当然特殊情况下一般小企业做多借多贷也是允许的。
不过对于大中型企业比如银行业的记账,为了严格规范记账规则,为了避免多借多贷的发生,技术上可以通过设置过渡帐户来操作,而不允许制作多借多贷的记账凭证。
扩展资料
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怎样做会计分录?怎么区分借方和贷方?
1、先理解什么是借贷方向。记住口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每一笔会计分录都有借方、贷方,而且每个科目的借贷两个方向的总的金额是相等的。
2、熟记会计科目。分清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类科目增加,计入借方,负债增加、收入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增加都计入贷方。
3、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再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借贷记账法中“借”“贷”分别表示债权和债务——这句话对吗?
“借”、“贷”这二个记账符号表示的意思如下:
1、借、贷两字的含义,最初就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复杂,记录的经济业务已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为了求得账簿记录的统一,对于非货币资金借贷业务,也以借,贷两字记录其增减变动信息。
这样,借、贷两字就逐渐失去最初债权债务的含义,转化为纯粹的记帐符号。
3、在现在的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4、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5、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6、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7、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和什么?
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