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行业税负率一览表,企业选择查账征收好?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有什么区别。
Carl给大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大家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框架。下文我会和大家详细的说明。我相信,干企业或者做财务相关工作的人,多少都听过“核定征收”这个词。到网上随便一搜“核定征收”,会看到大片广告:他们声称“税负率仅0.5%-2.1%”,甚至:仿佛“核定征收”就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但显然,不管是在武侠小说里,还是在税务界,“包治百病”都只会是江湖骗子的话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地不断有消息传出,说“核定征收”要被取消了。用了这贴“神药”的人,恐怕已经开始恐慌了,当初“卖药”的,则一边在安抚主顾,一边想着法卖下一副药方。我又是看了一出大戏,算是看开心了。戏看完了,来跟大伙正经说一下“核定征收”是怎么回事,这次的取消又是怎么一回事。1、 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的区别核定征收,简单地说是一种征收方式。也就是税务局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算法。对于长期、经常要纳税的企业、单位,税务局都会要求办理税务登记证。办证之后,税局会根据经营状况、财务情况,规定和纳税单位相关的税种、税目,和征收方式。税种、税目好理解,征收方式怎么定?征收方式分两种。“查账征收”和今天的主角“核定征收”。查账征收,不是说税务局有事没事就会去纳税人那里查,而是要求纳税人得有本账,而且要符合财政、税务部门要求的会计制度。有了账本,执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每次在规定的期限里,就要根据财务报表,用申报表向税务机关申报销售额、营业额、所得额、成本、增值额等等,然后计算出想要税种税目、应纳税款。查账征收,是以账本最为依据计算税款的方式。与之相对的核定征收,就是税务机关根据行业、纳税单位规模、地点等等因素,直接估算出一个收入额度和税款,替纳税人定期申报,并且要求纳税人按“核定”出的税款按期缴纳。2、 核定征收的适用状况不难想到,两种主要的征收方式的区分,在于纳税单位财务制度完善程度。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困难的单位,比如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一类,经常会选择核定征收。比如我在学校门口摆个摊卖炸串,每天都是支付宝、微信收钱,让我拿出一个发票齐全、数据准确,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账本恐怕有点难,那么我就适合采取核定征收。而一般纳税人、企业绝大多数是查账征收。但这里有个点我要强调一下:小规模纳税人里也有相当多的单位实行查账征收的;而企业也有部分被要求核定征收。征收方式并不是企业性质、规模直接决定的,而是财务制度健全与否决定的。从《税收征管法》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有权”这两个字,很说明问题。比如某个企业,虽然有账本,但是账本非常粗糙,发票整理破绽百出,核算数据一塌糊涂,根本达不到税务和财政要求的标准。那么税务机关就可以对其进行核定征收。所以核定征收除了“帮助”没有能力建账的单位纳税,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惩罚性措施!用来针对建账不规范、账目不能反映真实收入的企业,用来强制性征收。那这样一种带有惩罚色彩的、强制性征收手段,和打“避税”的擦边球又有什么关系? 1、 核定征收确实能省钱我相信,早个几年,哪怕不明就里听信广告、真的用了那些“擦边球”税筹方案的企业老板,多多少少确实得到了“节税”的效果。但真有这种好事吗?我前面说了,核定征收的初衷,是作为一种惩罚性征收方式,约束、规范部分企业的税收的。对于某些单位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某个物流公司销售额500万,假设极端情况,这家企业的成本(工资、采购、租金)一分钱都没要到发票,那账面上等于500万全是利润,全是应纳税所得额,要去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按25%企业所得税税率、13%增值税税率算,要交190万的税。但如果这家企业执行的是核定征收,交通运输业的行业核定利润率是5%-20%,税局采用10%的利润率的话,核定的利润就变成了50万。这样就只要交19万的税。理论上节税90%。且不论这家物流公司利润率到底是多少,核定征收起码帮它解决了“缺进项”、“缺发票”、“缺成本项”的问题。缴税,就是花钱;省税,就是多赚钱。换句话说:是利益。但凡有利可图的事,就一定会有人去钻营,去利用。除了本身就适用,或是被税局强制执行,要想用上核定征收,还有别的方法。2、 为什么法律允许这么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发展经济,过内各地陆陆续续出现过不下几百个经济园区。比较有名的像山东、上海、贵州、重庆等地。这些园区(Business Park)的本意,是招商引资,形成具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也就是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的“总部经济”。园区招商引资能拉动当地发展,提供就业,增加税收;相应的,作为对过来经营的企业的回报,园区往往有力度不小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核定征收”。3、 被玩坏的核定征收X冰冰当年轰动全国的逃税案,就和某地的园区有着不小关联。在以给这些总部经济园区和想“省点税”的企业做掮客为生的人的宣传里,充斥着“税负率低至1.6%”、“税率仅0.5%”的说辞,虽然听上去很夸张,但更夸张的是,很多情况下他们真没瞎说,不少园区的税负率真就有这么低。途径有了,接下来就是落地执行了。我举个例子,说下这种套路的常规做法:假设某公司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年利润大概是500万。股东要想把公司收入提取到自己的私人账户里,要先交25%的企业所得税和20%的个税,一共要交差不多200万的税,完税后的300万才算真的到了自己口袋里。如果A公司的老板跑去某个园区,新成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B,走个流程“把500万的业务分包给B公司”,签个合同,按期限把500万“支付”给B公司,B公司就能开具500万的发票给A公司。到这里,A公司又得到了500万的进项,相当于没有了利润;而B公司作为个人独资企业,只需要按经营所得交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就行了,少了企业所得税,和提取分红时候的那20%个税。这个园区又能享受核定征收政策,由当地税局出具核定通知书,个税的税率也低至0.35%~2.16%;同时因为B公司刚成立,可以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也只有1%,整体税负率不到2%。一共只要缴税15.95万。对比前面的200万,省了184.5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做法。有些园区甚至不要求公司在园区实地办公,只要注册地在就可以。所以也有很多公司,确确实实把公司本体放到了园区经营,但只要用上了核定征收,往往也能“省”不少税款。近10年来,用过这些方法的企业不计其数,直接催生了一个衍生行业,也就是所谓的“税筹服务”。以我的从业经历粗略估计,市面上广告打得震天响的,90%都是做这类方案的公司。从表面上看,最起码第二种方法只要做到三流合一(资金、合同、发票),符合园区要求,并没有什么违法的风险。但我找到了一份江苏省国税局的分析报告,报告调研了463个可比较的行业,起码有210个行业核定征收的利率比查账征收的利率要低,占比45.4%。其中企业管理、教育、投资与资产管理等一些行业,甚至和查账征收利润率有几倍的差距。此外,又因为行业认定没有严格的参考标准,所以完全存在部分企业被认定为低利润率行业的可能,进一步降低了实际税负率;而且,税务总局对行业利润率规定了区间,意在允许各地按具体情况自行调节,但因而也存在地区间利润率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同样会造成不公平、税收流失。经年累月,核定征收一步一步从一个惩罚性征收方式,变成某些机构、企业偷逃税、牟利的工具,慢慢偏离了初衷。税务稽查部门当然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很多事不是那么简单的,比起稽查难度,更重要的是让监管“安全落地”。1、 不断推进的新政策随着税收现代化服务的不断推进,以数治税改革的势在必行,税务系统对企业信息的联网核查能力越来越强,监管、稽查越来越透明,对于滥用“核定征收”的打击难度也降低了。再加上“GTFY”的大环境,取缔不合理“核定征收”的第一枪,已经打响。很多地方的核定征收已经开始全面收紧: 不少地方给出的大体意思是:2021年1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不许核定征收,一律实行查账征收;2021年1月1日起新设立登记的企业(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核定征收,一律实行查账征收;之前实行核定征收的,2021年仍达不到查账征收的,给一年过渡期,2022年全部改为查账征收。之所以这次如此雷霆手段打击乱象,原因实在是这种做法危害太大,导致了税款大量流失主要有三种原因:1) 核定税款少于会计利润计算的应纳所得税款;2) 企业主营项目认定不准,或是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但没向税务机关申报,导致核定的税率低于实际行业的下限;3) 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大额股权转让或是财产转让,不管多少钱也是按行业应税所得率征收,导致税款流失。另外,不管是定额还是定率核定的企业,如果利用自己实际税负率低的优势,恶意代开、虚开发票提供给下游企业,这样哪怕下游企业没有实行核定征收,也会因此减少计税基数,同样会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因为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即使没有进项发票也不会影响所得税的核算,所以很可能不会向上游企业索要发票。这样一来上游企业又可以少开发票,隐匿收入,少缴税。放任这些核定征收的滥用手段,一家企业作恶,危害上下游一长串,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取缔,实在是必然趋势。所以说,核定征收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滥用。2 、 很多地方暂时还留存核定征收,但是要合理利用目前还有不少地方的园区在正常运转,为了避免某些不良引导性,我就不具体点名了。存在即合理,放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因为这些地方和园区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真正适用、需要的企业仍有裨益,但绝不是为了给不法分子继续留钻空子的机会。我大胆的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等这次改革完全落实,核定征收很可能会回归它最初设立的初衷:只适用确实没有能力建账的小规模纳税人(比如个体工商户,或者委托代征的个人),或者作为惩罚,用于账目达不到会计制度标准,或者数据不完备、不可信的纳税人单位。而不会再被作为一种“避税”手段被滥用。一项原本合理合法,切实能帮到很多企业的政策,一旦被滥用照样会害人害己、危害社会。说在最后:对于企业来说,我还是那句话:规避风险永远优于“省钱”。如果是过去用过,或者涉及过“核定征收”有关方式的,我只要一个建议:尽快自纠自查,尽快按标准建账,规范企业账目,并准备好改用查账征收。对于今后不能再享受核定征收的“优惠”,也不必遗憾。首先,错误的做法本就不该存在,现在不追究责任,只是被取缔,已经是非常宽容了;其次,即便不用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更多真正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方式还有很多,完全不必纠结于一个有风险的做法上。大家有需要,或者有什么疑问,可以问我,我都会回复。1.税务行业十年老炮,每天分享税筹经验,解决疑难财税问题!2.关注Carl的财税圈,帮你合法合理地省钱,立志让你做最省心的老板。3.解读最新的税收热点,分享最优的税筹方式。Carl的财税圈,您身边的财税管家。2019年新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新个人所得税税法修改后,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起征点
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的下限。
二、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共计六项,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各有亮点,特别是大病医疗扣除,缓解了纳税人医疗费用的部分压力。
三、综合所得的申报缴纳方式
针对按月(次)预缴专项附加扣除不足或不充分的纳税人,可选择综合所得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达到多退的效果。
四、关于“年奖金”相关优惠政策
“年终金”相关优惠政策顺延至2021年12月31日,给年终集中获取奖金的纳税人缓解了个人所得税税负压力。
综述
综上所述:和我一样月均工资水平低于5000元的小伙伴,基本没有什么影响;5000元至12000元的纳税人,既降低了税负,又保留了纳税人的尊严;12000元至50000元的,降税幅度明显;高收入纳税人群降幅有限。
本文由云南顺通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整理。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有关注不迷路。
一年大概能赚多少钱?
5万块钱以现价3元买入农业银行,大概可买得16700股,每股分红0.2068元,一共可以分得约为3454元。
持有一年则不需交红利税,但若要赚钱则需要股票填权。
以每年分红前股权登记日为例。从2015年的分红至2020年的分红股权登日股价分别为:3.28元、3.59元、3.79元、3.82元、3.64元、3.27元。
可以看得出2015年至2018年分红后都填满股权,而且股价还上涨。2019年和2020年出现贴权行情,股票价格出现下跌,而现在股价比2021年分红的股权登记日还要低。
这主要是市场行为所导致的,银行股指数差不多是这七年来的最低位。
银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多大的变化,还在稳健地增长。
而农业银行分红由2015年的每股0.1668元提高至2021年的每股0.2068元。明年应该还会提高分红额,股价够吸引人时资金便会进入。
现在买入待分红,持股一年,农业银行很大概率会填满权,而且股价应该还会上涨。
5万元买入农业银行,分红。一年后可以赚到分红3454元,还有股票卖出后的盈利。
*以上只是个人理解,不作操作建议。大家平时还是多做做功课,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2年开始年终奖也需要缴纳个税?
先纠正一下,从年终奖诞生那天开始,年终奖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年终奖是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年终奖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这个变化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7年12月31日之前)
单一计税方法
二、第二阶段(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单一计税方法与新计税办法可选
三、第三阶段(2022年1月1日以后)
单一新计税办法
四、个人建议:
1、计税方法的变化对纳税人的实际税负是有现实影响的,但对于单一纳税人整体、前后税负率影响不大!
2、年终奖合并应税项目汇算清缴是大势所趋,年终奖通常与工资薪金属性一致。很大程度,规避了高收入人群分红年终奖发等乱象!
3、第二阶段仅是过渡时期。过渡期及之后的计税办法,对于普通收入人群影响有限!汇算清邀,多退少补对广大纳税人更有利!
配送生鲜要不要收税?
配送生鲜是否需要收税取决于您所在的国家、地区的法律和规定。税收规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最准确的答案需要根据您所在的具体地方的法律来确定。
一般来说,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商品收取关税、增值税或其他相关税费。对于生鲜食品的配送,也可能会受到类似的税费的影响,特别是当生鲜食品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时候。
因此,我们建议您联系当地的海关、税务机构或相关部门,咨询他们的政策和要求,以了解配送生鲜是否需要缴纳税费,以及相关的申报和缴税程序。他们能够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