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关注政策法规的专业人士,我密切关注着中央机关会议费新规的发布和实施。2016年6月29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214号),并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机关会议费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规范会议费管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新规的主要内容
新规共分七章三十一条,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 明确了制定该《办法》的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强调要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会议费管理。
会议分类和审批: 将会议分为党委(党组)会议、政府(部门)会议、业务工作会议和其它会议四类,并明确了不同类别会议的审批权限。
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支付: 细化了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场地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开支标准。对会议费报销支付流程进行了规范。
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 要求各单位要定期公布会议费支出情况,并编制年度会议费支出报告。
管理职责: 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包括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规定了对违反该《办法》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的措施。
附则: 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
新规的意义
新规的实施,对于加强中央机关会议费管理,防止会议泛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了会议费管理制度: 新规进一步细化了会议费管理的各个环节,完善了审批流程,规范了开支标准,为会议费管理提供了更加具体的依据和标准。
提高了会议费管理效率: 新规通过加强会议费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为国家节省了财政资金。
促进了中央机关作风建设: 新规的实施,有利于中央机关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中央机关的形象。
具体变化
与2013年版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相比,新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 会议分类更加细致: 新规将会议分为四类,比旧版增加了“其它会议”这一类别,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 开支标准更加具体: 新规对不同类型会议的开支标准进行了细化,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报销支付流程。
3. 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 新规增加了对会议费支出的监督检查力度,并明确了责任追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会议费管理的透明度和严肃性。
新规的实施效果
新规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央机关会议数量和会议费支出大幅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会议费支出,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表格展示
| 项目 | 旧版《办法》 | 新版《办法》 |
|---|---|---|
| 会议分类 | 三类: 党委(党组)会议、政府(部门)会议、业务工作会议 | 四类: 党委(党组)会议、政府(部门)会议、业务工作会议、其它会议 |
| 审批权限 | 相对宽松 | 更加严格 |
| 开支标准 | 相对笼统 | 更加细化 |
| 监督检查 | 力度较弱 | 力度加强 |
总结
中央机关会议费新规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会议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中央机关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新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央机关会议费管理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思考:
你认为新规的实施对中央机关会议费管理工作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你对新规还有哪些建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