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审计评估这事儿,可真是每次都有新感觉。我干这行有些年头了,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是怎么一步步做下来的。
一、摸清底细,找准方向
活儿来了,第一步不是埋头就干。我得先搞清楚,这回是评啥估是公司那堆固定资产?还是某个新上的项目到底值不值?或者是看看某个部门花钱的效果怎么样?这差别可大了去了。
我一般会先找相关的人聊聊,把委托的要求、背景情况都问透。有时候给过来的资料乱七八糟,或者说得不清不楚,这时候就得刨根问底,不然方向偏了,后面全是白费劲。这就像开车,总得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二、收集资料,大海捞针
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找东西。这可是个体力活加脑力活。需要啥资料?财务报表、资产清单、项目合同、会议记录、内部规定、外部的行业标准啥的,能要的全都要来。
- 找财务要账本流水。
- 找业务部门要具体的操作记录。
- 如果是项目评估,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验收报告这些都得看。
- 有时候还得去现场看看,实地盘点一下,眼见为实嘛
这过程经常跟大海捞针似的,资料堆成山,还不一定全乎。缺了少了,还得反复去沟通、去催。挺考验耐心的。
三、分析琢磨,找出问题
资料差不多齐了,就到了关键环节——分析评估。这可不是简单对对数。我得把这些资料放在一起,互相印证着看。
比如说评估资产,不光看账面多少钱,还得看它现在实际状况怎么样,还能不能用,市面上大概值多少。有时候还得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报告,但也不能全信,自己得有个判断。
评估项目或者部门效能就更复杂了。得看当初定的目标实现了没?钱花得值不值?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没有违规的地方?这需要结合一堆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有时候真挺头疼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得捋清楚里面的逻辑。
我习惯一边看一边做记录,把发现的疑点、问题都标出来。比如,这笔钱花得不明不白,那个资产价值虚高,这个流程明显不合理等等。
四、形成写成报告
分析得差不多了,就得把结果整理出来。不能光是问题列表,得有理有据,说明白是怎么评的,依据是结论是
我写报告不喜欢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实实在在说事儿。哪里做得哪里有问题,问题有多严重,可能会有啥风险。如果能提点改进建议,那就更好了。
报告写完了,还得跟相关方再碰碰,确认事实,听听他们的解释。有时候是咱们理解有偏差,有时候是他们确实有问题。这一步也很重要,保证结果客观公正。
五、事后想想,总结经验
整个流程走完,交了报告,这事儿还不算完。我习惯自己再琢磨琢磨,这回评估有啥特别的地方?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处理得好不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怎么能做得更快更
说白了,审计评估这活儿,就是一次次地去“找茬”,然后帮助被审计的对象变得更好、更规范。过程虽然繁琐,有时候还挺得罪人,但能实实在在发现点问题,推动点改进,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就是我做审计评估的大致过程,每次实践都可能有点小调整,但大方向基本就这样。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