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成本核算
刚开始自己搞餐馆那会儿,真没太把成本核算这事儿当回事儿。每天看着人来人往,收钱也挺开心,就觉得生意还不错,肯定是赚钱的。那时候脑子简单,以为成本嘛不就是买菜花了多少钱嘛再减掉点房租水电,剩下的不就是利润?
结果第一个季度下来一对账,傻眼了。看着流水挺好看,但刨去所有开销,口袋里剩不了几个子儿,有时候甚至还觉得有点亏。我就纳闷了,明明客人不少,菜价也不算特别低,钱都跑哪儿去了?这才意识到,得好好算算这笔账了,不能再凭感觉走了。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个成本核算。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感觉啥都要算,乱七八糟的。我就想,得一步一步来。
- 第一步,我先把所有能想到的开销都列出来。 这可真是个力气活儿。我把几个月攒下来的所有单子都翻出来了:买菜的、买油盐酱醋的、买一次性饭盒的、交房租的、交水电煤气费的、给员工发工资的、甚至连买几把拖把扫帚的钱都算上了。真是翻箱倒柜,记了一大本。
- 第二步,我开始分门别类。 大致上我就分了两块:固定成本 和 变动成本。固定的就是那些不管我生意好不好都得掏的钱,像房租、员工基本工资、还有店里那些桌椅设备啥的,虽然不是马上给钱,但总会坏,总要换,我就估摸着摊了一点进去。变动成本就好理解了,就是生意越好花得越多的,主要是买菜的钱,还有水电煤气,忙的时候请临时工的钱也算这里头。
- 第三步,也是最头疼的一步,就是算清楚每道菜的成本。 这以前是真没细想过。为了搞清楚,我让后厨把每道菜的标准做法给定下来,精确到克。比如一份“鱼香肉丝”,猪肉用多少克,笋丝用多少克,木耳用多少克,调料用多少,油用多少,都得有个大概的数。然后我拿着进货单,算出每样材料的单价,比如猪肉一斤多少钱,那一克多少钱。这样一道菜的原材料成本就能估摸出来了。这里头还得考虑损耗,比如一斤青菜买回来,摘掉烂叶子黄叶子,洗干净切能下锅的可能就七八两了,这部分损耗也得算进去。
- 第四步,就是持续跟踪。 菜价天天变,今天猪肉可能三十一斤,下个月可能就三十五了。所以不能算一次就完事儿,得经常根据进货价更新菜品的成本。我给自己定了规矩,至少一个月彻底核算一次所有菜品。
核算之后我发现了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真是吓一跳。我发现之前好几道自以为很赚钱的“招牌菜”,刨去所有成本,毛利低得可怜,有的甚至是在亏本赚吆喝!也发现有些菜的浪费惊人,后厨领料没有数,或者储存不当,坏了不少东西。还有水电煤气,以前觉得是小钱,一个月算下来也不少,提醒大家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啥的,也能省一点。
搞清楚成本之后,心里就有底了。 哪些菜利润高可以多推推,哪些菜成本太高或者利润太低,是不是可以调整下做法、份量或者干脆从菜单上拿掉。跟供应商砍价的时候,心里也更有数,知道哪个价位是合理的。
搞餐饮,成本核算这活儿虽然麻烦,但真是省不得。你不算清楚,钱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这事儿不能懒,得坚持做,定期做,才能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到底赚了多少,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去改进。现在我每个月都固定花时间在这上面,虽然繁琐,但看到账目清清楚楚,心里踏实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