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安徽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我可真是有不少话想说。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也是工作上遇到点瓶颈,寻思着得整个证,给自己多条路。会计这行当,感觉挺稳定的,就动了这个心思。
一、下定决心与前期摸索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就在网上搜“安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嚯,信息还真不少,有点眼花缭乱的。什么报名时间、考试科目、参考教材,看得我头都大了。那时候好像主要考《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后来好像又加了《初级会计电算化》还是啥的,具体科目名称可能有变动,大伙儿得看最新的官方通知。
也不是说多聪明,就是有点犟脾气。决定了要考,就得把它拿下。所以第一步,我就先去当地的财政局网站上仔仔细细看了相关的政策和通知,把报名流程、考试大纲这些硬性规定先给吃透了。搞清楚了考什么,心里才算有点底。
二、备考过程的辛酸与坚持
教材和辅导资料的选择:
搞清楚考纲之后,我就去书店买了指定的教材。厚厚的好几本,看着就有点发怵。除了教材,我还买了配套的练习题和几套模拟卷。那时候也纠结过要不要报个班。看了几家培训机构的宣传,什么“零基础入门”、“考点解析”、“冲刺串讲”啥的,听着都挺诱人。广告里也常看到什么“仁和”、“恒企”这些名字,都说自己通过率高。但琢磨了一下,我还是想先自己试试水,毕竟报班也得花不少钱,而且时间上也不太自由。
我的学习方法:
- 啃教材: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基本上是每天下班回来,吃完饭雷打不动学习两三个小时。周末时间就更长一些。看书的时候,我会拿支笔,边看边划重点,重要的概念和公式就抄在笔记本上。
- 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会计基础》那些借贷关系、账户设置,一开始真是把我搞得晕头转向。我就自己画图,编口诀,想办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财经法规》就更头疼了,全是条条框框,只能硬着头皮一条条记,理解不了就先死记硬背,做题多了慢慢就理解了。
- 疯狂刷题:教材看了两三遍之后,我就开始大量做题。从章节练习到模拟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过。做错的题,我都会用红笔标出来,然后回到教材上找对应的知识点,彻底弄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错题本那时候真是记得满满当当。
- 利用零碎时间: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候,我也会拿出手机看看之前总结的知识点,或者刷刷题库APP上的选择题。积少成多嘛
那段时间是真的挺苦的。白天上班累得够呛,晚上回家还得打起精神学习。有时候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醒了之后又特懊恼。朋友约我出去玩,也只能忍痛拒绝。不过每次攻克一个难点,或者做对一套模拟卷,那种成就感又会给我打满鸡血。
三、考场体验与终获证书
临阵磨枪:
考前一个月,我基本上就是全面复习加模拟冲刺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又过了一遍,重点的章节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打印准考证,熟悉考场路线这些事也都提前准备
考试当天:
到了考试那天,说实话还挺紧张的。我记得是机考,在电脑上答题。监考老师宣读完纪律,就开始了。时间还是挺紧的,一道道题往下做,遇到不会的也不敢耽搁太久,先跳过,做完会的再回来琢磨。尤其是《会计基础》,计算题比较多,得细心点。
尘埃落定:
考完出来,感觉身体被掏空,就等着成绩了。那几天真是有点坐立不安。好在,折腾了小半年,总算是把这证给拿下了。成绩出来那天,看到“通过”两个字,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感觉之前的辛苦都没白费。
现在回想起来,这过程虽然辛苦,但也确实学到不少东西。不光是知识,还有那份坚持和自律。虽然现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好像取消了,变成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作为入门门槛,但学习的过程和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的劲头,我觉得是共通的。要是你也想考个什么证,我的经验就是,目标明确,沉下心学,多做题,肯定没问题。关键还是看自己愿不愿意下功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