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那阵子,朋友圈里天天有人念叨退税的事儿,我以前都觉得这玩意儿特麻烦,一听就头大。什么表格,证明,想想都劝退。可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闲的,也可能是听多了,就想着自己也捣鼓捣鼓,万一真能退点钱?就算退不了,也算搞明白是咋回事了,以后也能跟人吹吹牛,对?
动手前的瞎琢磨和准备
说干就干!我先在脑子里过了下,退税退税,肯定是之前交多了才有的退。那我就得知道我去年到底挣了多少,交了多少税,还有啥能抵扣的。我就开始翻箱倒柜找我的工资单,现在很多公司都电子化了,工资条直接发邮箱或者APP里查,我这个还算方便。主要是那些专项附加扣除,什么房贷利息,孩子上学,赡养老人这些,我得确认下信息对不对,去年填过一次,今年主要就是核对。
我还特意问了下已经办过的同事,他们说现在都用那个“个人所得税”APP,方便得很。我心想行,那就下一个试试。我还把银行卡的流水大概看了看,主要是为了心里有个数,别到时候系统算出来跟我自己估摸的差太远,那可就抓瞎了。
我准备的东西大概有这么几样,后来发现APP里很多信息都自动带出来了,但我还是准备了心里踏实:
- 身份证信息(这个肯定得有)
- 银行卡号(退钱总得有地方收)
- 去年的收入证明,主要是工资条或者银行流水做个参考
- 专项附加扣除的那些信息,比如房贷合同号、子女学籍信息啥的(虽然APP里可能有了,但备着没错)
打开APP,开始“闯关”
下载好“个人所得税”APP,注册登录一气呵成,这个倒是没啥难度。进去之后,首页就有个大大的“年度汇算”入口,还挺显眼的,看来是官方主推的功能。我深吸一口气,点了进去。
第一步是确认个人基础信息和汇算地,这个基本都是系统自动填好的,我瞅了眼没啥问题就下一步了。然后就到了关键的收入和扣除信息部分。APP会把税务系统里记录的我的全年收入都列出来,我一条条跟我自己手里的工资单对了对,还没啥出入。要是发现不对,那可就得赶紧找公司财务问问了。
接下来就是专项附加扣除。我之前申报过子女教育和房贷利息,APP里已经有记录了,只需要确认下信息有没有变化。要是没申报过,或者有新增的,比如去年开始赡养老爹老妈了,那就得点“新增”,然后按照提示把信息填进去。我偷偷瞄了一眼,填这些东西也不算太复杂,就是需要一些证明材料上的编号啥的,所以提前准备好还是有必要的。
填完这些,系统就自动开始计算了。我当时心里还挺忐忑的,你说万一算出来我还得补税,那不是白忙活了还倒贴?还好还等了几秒钟,页面上跳出来一个数字,显示“应退税额XXX元”! 虽然不多,也就几顿饭钱,但白捡的钱谁不乐意,当时我就美滋滋的。
提交,然后就是耐心等待
确认退税金额没问题,银行卡信息也填对了之后,我就点了“提交申请”。提交之后,APP会显示一个受理状态,比如“税务审核中”、“国库处理中”之类的。那几天我没事就点开APP瞅一眼,跟等快递似的,心里还挺期待的。
我记得大概过了一个礼拜多点,具体几天记不清了。那天我正摸鱼,手机“叮”一声,银行发来短信,说有一笔款项到账。我赶紧点开一看,备注里写着“退税”!那感觉,真是舒坦!虽然钱不多,但流程是自己一步步走下来的,特别有成就感。
我琢磨着,这申请退税真没咱们想的那么高深莫测。只要你平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扣除项也都是些常规的,跟着APP的指引一步步来,基本上都能搞定。最主要的是别怕麻烦,动手试试看,说不定就有惊喜。每年申报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一般是3月到6月,可千万别错过了,不然就只能等下一年了,或者更麻烦。我这回算是摸索明白了,明年继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