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咱聊聊企业代码查询这事儿。
这玩意儿听着好像挺专业的,但跟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也挨得挺近。比如你想找个工作,看看那公司靠不靠谱;或者你要跟哪个公司合作,总得摸摸对方的底细不是?前阵子,我一哥们儿就碰上个事儿,差点让人给忽悠了,幸亏留了个心眼,查了下对方底细。
我自个儿平时要是想查个公司靠不靠谱,或者确认下信息,一般就这么几步走:
第一步:摸清门路,找到官方的地儿
我一般直接奔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去。这玩意儿挺好使,全国的企业信息,大部分都能在上头找到。别瞎搜,认准官方的,省心。以前还有个叫“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网站,也能查,不过现在信息都整合得差不多了,主要还是那个信用公示系统。
第二步:动手开查,信息输进去
进了那个系统网站,一般首页就有个大大的搜索框。你就把你知道的公司名,或者那个老长老长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给输进去。有时候,你要是有公司的注册号,也能用。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跟人的身份证号似的,每个公司一个,独一无二。
输完之后,点那个“查询”按钮,一般捣鼓几下,结果就出来了。有时候网速慢或者查的人多,可能得等一会儿,耐心点。
第三步:瞪大眼睛,仔细瞅瞅
出来的结果里头,啥都有,比如公司叫老板是谁(法定代表人),注册了多少钱,地址在哪儿,成立多久了,经营范围是有没有啥行政处罚,经营状态是不是正常(比如是在营、吊销还是注销)。这些都得好好看看,心里才有谱。
- 看名称和代码:对不对得上,别是个冒牌货。
- 看经营状态:要是“吊销”或者“注销”了,那基本就不用往下看了。
- 看行政处罚:要是一堆处罚记录,那这家公司估计问题不少。
- 看注册资本:也不是说越多越但至少能反映点实力,不过现在认缴制了,这个也得辩证看。
话说回来,我为啥对这事儿这么上心?
早几年,我自个儿也吃过信息不对称的亏。当时谈个合作,对方吹得天花乱坠,办公室也看着挺气派,差点就把合同签了。后来也是多个心眼,想着去查查背景,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方便,我还专门跑了趟工商局咨询。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公司一堆经营异常,还有好几条风险提示,注册资本也少得可怜。吓得我一身冷汗,幸亏没一头扎进去,不然辛苦攒的钱可能就打水漂了。
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凡是涉及到点正经事儿,尤其是跟钱、跟合同沾边的,都得先去官方渠道查一查。这不费多少工夫,但能省老多事儿了。有时候一些第三方平台像“天眼查”、“企查查”之类的,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做个参考也行,但最准的还得是官方的。
哥们儿姐们儿,多学一手,总没坏处。这企业代码查询,看着简单,关键时候能帮你避坑!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希望能帮到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