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会计电算化专业,也是因为最近有朋友问起,我就寻思着把我当年那点儿实践经验拿出来说道说道。
我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之路
想当年我选这个专业,也没想太多,就觉得会计嘛到哪儿都得要,工作稳定,饿不着。家里人也说,女孩子学会计挺好的,细致。当时对“电算化”这仨字儿还没啥具体概念,就觉得是会计加电脑,应该不难。
刚开始学的时候,那可真是有点枯燥。什么借方贷方,资产负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听得我头都大了。天天就是对着一堆数字和理论,感觉跟古代账房先生也差不离,就是笔换成了中性笔。
关键的转折点,就是接触到“电算化”这三个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就把我从纸笔时代拉到了电脑时代。我记得当时学校机房里装的主要是用友和金蝶这两大巨头。我的实践过程,说白了,就是从熟悉这些软件开始的。
动手操作财务软件
第一步,肯定是建账套。公司叫啥名,啥行业,哪年开始用,会计科目怎么设,这些都得在软件里弄这一步挺关键,基础打不后面全乱套。我还记得当时为了模拟真实情况,老师让我们自己编公司名字和业务类型,我们小组编了个“宇宙无敌烧烤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想想还挺搞笑的。
然后就是录入凭证。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买东西,卖东西,发工资,都得做成会计凭证,然后一条条敲到电脑里。这个过程一开始觉得特繁琐,输错一个数字就得找半天。而且我们还得区分不同的业务用不同的凭证类型,比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实践中遇到的坑也不少。比如,期初余额录错了,那后面就全跟着错。或者科目用错了,本来是管理费用,结果记到销售费用里去了。这些都得在后续的审核和对账中找出来,不然月底报表就不平,或者数据不对。
但慢慢地,就体会到电算化的好了。以前手写账本,算盘噼里啪,月底对账能把人逼疯。用了软件之后,月末结账、生成报表,点几下鼠标的事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哗一下就出来了,又快又准。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真是解放生产力!
除了这些基本操作,我们还得学着维护系统,比如数据备份、权限设置啥的。毕竟财务数据太重要了,丢了或者被人改了,那可就麻烦大了。老师会模拟一些场景,比如系统崩溃了怎么恢复数据,或者不同的人员只能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账目。
学完之后能干啥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我才算真正理解了会计电算化到底是干嘛的。它不单单是让你会用个软件,更重要的是让你把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去处理实际的财务工作。
说到这儿,就得提提毕业后能干啥了。路子挺广的。
- 最直接的就是去各类企事业单位当会计,从出纳、会计核算员干起,慢慢地也能做到财务主管、财务经理。我当时第一个实习就是在一家中型制造企业,每天就是用财务软件处理他们的日常账务,跟学校里练的差不多,就是业务量大多了。
- 还有不少人会去会计师事务所,搞审计或者会计咨询,那对专业要求就更高了,不过电算化技能也是必备的,因为查账也得懂人家企业的系统是怎么跑的。
- 甚至有些小公司,可能还需要你顺带管管仓库、做做统计,毕竟账务清楚了,这些也方便。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初创公司,基本上就是财务一把抓,啥都得会点。
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帮我一个开小餐馆的亲戚捣鼓过他们的账。他们之前就是手写,乱七八糟的。我帮他们装了个简单的财务软件,把账目录进去,月底一看报表,哪些菜赚钱,哪些成本高,清清楚楚。他当时就说,这玩意儿太神了!这也让我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服务大企业,对小微企业来说,规范财务管理,那也是相当有用的。
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像就是跟电脑打交道,核心还是会计。电脑只是个工具,一个能让你工作更高效、更准确的工具。你得懂会计的那些道道,才能用好这个工具。
学了这个,至少能让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比单纯只懂理论的会计多了点实际操作的底气。毕竟现在哪个公司还不用电脑记账,对?我这算是把自己的老底都掏出来了,希望能给正在了解这个专业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