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当年考安徽会计从业资格那点事儿。现在这证好像是取消了,改成考初级会计职称了,不过我当时考的时候,那可真是实打实的从业门槛。
为啥要考这个证?
说起来也简单,那会儿我刚毕业没多久,在个小公司打杂,感觉没啥技术含量,寻思着得整个证给自己加加码,以后跳槽或者在本单位往上走走,也算个敲门砖。听人说会计这行当,经验越足越吃香,而且考个从业资格证,也算是入了这行的门了。
备考阶段的那些事儿
决定了要考,那就得行动起来。我先是去书店买了教材,记得是三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还有一本是《初级会计电算化》。那会儿安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主要就是考那么几门,后来好像改革了,变成了考《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这种,跟我当时考的可能有点不一样了。
书一拿到手,好家伙,那叫一个厚!我这个人,看书容易犯困,尤其是这种理论性强的东西。没办法,硬着头皮看呗。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天下班回来,雷打不动看两小时书,周末就加大学习量。
《会计基础》这门课,对我这种零基础的来说,一开始真是云里雾里。什么借贷记账法,什么会计科目,还有那些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啥的,真是把我给绕晕了。我就记得当时做练习题,经常碰到那种“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随意变更,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什么要求?”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一贯性原则嘛还有那个“会计概念”,理解这个是第一步。
然后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更多的是要记。各种法律条文,支付结算法规,还有税法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那个税法部分,什么增值税、营业税(那会儿还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还有那个“税收产生的差不多前提是什么来着?”我记得有道题好像是“社会剩余产品和国家的存在”,这种选择题,一不留神就选错了。还有什么“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这些都得往脑子里塞。
《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相对来说轻松一点,就是上机操作。当时用的好像是金蝶或者用友的教学版软件,跟着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做,建账套、录凭证、审核、过账、生成报表,练熟了就没啥大问题。
整个备考过程,差不多持续了三个月。那段时间,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看书,我还从网上找了不少模拟题来做。刷题真的很重要,能帮你巩固知识点,还能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考试当天的紧张与顺利
考试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检查了好几遍准考证和身份证。到了考场,人还真不少,大家看起来都挺紧张的。我考的是机考,三门连着考,中间不休息。先考的好像是《会计基础》,答题的时候感觉还行,平时练得多,很多题目都眼熟。然后是《财经法规》,这门课选择题多,判断题也不少,有些题目确实挺绕的,得仔细琢磨。是《初级会计电算化》,这个就比较得心应手了,毕竟平时操作练得勤。
全部考完,从考场出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至于结果嘛当时心里也没底,只能干等着。
拿到证书的喜悦
大概过了一个月,成绩出来了。我赶紧上网查,当看到三门都合格的时候,那心情,别提多激动了!虽然只是一个从业资格证,但那是我努力了几个月的成果,那种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
后来我又去财政局指定的地方领了证书,一个小本本,红色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虽然现在这个证书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那段备考的经历,对我来说还是很宝贵的。
这玩意儿就是要下功夫,不管是以前的会计从业,还是现在的初级会计职称,只要你肯花时间去学、去练,通过考试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这就算是个简单的实践分享,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参考。那时候的考试大纲,好像还包括什么“会计准则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这些,现在回头看看,都是会计入门的基础知识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