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个营业税政策,我可真是有大把的辛酸泪要讲。想当年,我刚从学校出来没几年,揣着一股子创业的热情,就想着自己搞点名堂出来。那时候真是啥也不懂,就觉得只要把业务做钱赚到手,万事大吉。
我和几个朋友合计着开了个小小的咨询公司,主要是帮一些中小企业做做市场推广策划什么的。业务刚有点起色,第一个季度的报税期就到了,我当时就蒙了。 以前在公司上班,这些税费的都有专人负责,自己根本不用操心。现在轮到自己当老板了,才发现这里面的道道儿可真不少。什么营业税,什么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听着都头大。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屁颠屁颠跑到税务局去咨询。窗口的小姑娘倒是挺客气,给了我一堆宣传小册子,说我们这种提供服务的,得按收入交营业税。具体怎么算,看册子。我拿着那堆花花绿绿的纸回来,一个脑袋两个大。什么“应税劳务”,什么“计税依据”,还有那个税率,说是根据行业不同还不一样。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晚上都在啃那些条条框框。有时候接一个项目,既有策划服务,又帮客户采购了些推广物料,这就更复杂了,税务局的人说这叫“混合销售行为”,得看哪个是主要的,或者干脆分开核算。为了搞清楚这些,我跑税务局的次数,比我回家看我妈的次数都多。每次去,人都乌泱乌泱的,排队就得半天。
后来还遇到过政策调整。有一次,说是对小微企业有营业税优惠,月销售额低于某个数就能免。我们几个合伙人天天掰着指头算,就盼着能沾上这光。 结果好几次都是差那么一点点,你说气不气人。还有一次,税率好像也微调过,申报的表格也换了新的,又得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生怕哪个环节搞错了,回头查出来不仅要补税,还有罚款,那可真是辛辛苦苦白干了。
你问我为啥对这营业税政策记得这么牢?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我们那个小咨询公司,还是没能撑下去。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激烈,我们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些税务、财务管理上,我们确实太嫩了,很多精力都耗在研究这些“政策”上了,有时候还因为理解不到位,走了不少弯路。 到公司清算的时候,税务这块又是一堆麻烦事,彻底让我对营业税这玩意儿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回实践经历告诉我,自己当老板,光会拉业务、做产品可不行,这些财税政策也必须得搞明白,不然真是寸步难行。 虽然现在营业税大部分都改成增值税了,但当年为了搞懂营业税那些条条框框熬过的夜,真是想忘都忘不了。也算是一种成长,至少现在再看到类似的政策文件,不会像以前那么抓瞎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