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博主我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这回咱不聊别的,就说说我当年在上海考那个会计上岗证的事儿,纯纯的个人实践记录,给有需要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
想当年,我那会儿也是工作上遇到点瓶颈,寻思着得学点啥新东西,给自己多条路不是?那时候会计这行当看着还挺稳当,门槛嘛听说这个上岗证相对来说还算好入手。我这人执行力还行,一旦琢磨定了,就立马开始行动。
我先是上网扒拉了一堆资料,看看上海这边会计上岗证的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这些。那时候好像对学历要求不高,主要是得有上海的居住证明或者工作证明啥的,具体记不太清了,反正我当时是符合条件的。
备考那些事儿,痛并快乐着
了解清楚之后,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底子也一般,不是啥学霸。我老老实实买了教材和辅导书。记得当时主要考三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还有个《会计电算化》。那时候不像好像还没跟初级会计职称完全合并,反正就是那个最基础的入门证。
每天下班回家,扒拉两口饭就开始啃书。那段时间,真是头悬梁锥刺股谈不上,但也是挺刻苦的。
- 《会计基础》还就是死记硬背加点理解,借贷记账法一开始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后来多做题,慢慢也就顺了。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条条框框多,也得下功夫记,毕竟都是规定,马虎不得。
- 《会计电算化》那时候对我来说还挺新鲜,得上机操作练习,这个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就是对着软件点点点,熟悉流程。我特地找了个有练习软件的辅导班,周末去上机操作。
中间也有想放弃的时候,特别是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有时候真觉得脑子不够用。但一想到自己当初为啥要考,就又咬咬牙坚持下来了。我还给自己定了个小计划,每天看多少页,做多少题,完不成不睡觉那种。
临门一脚,走进考场
好不容易熬到了考试那天,心里那个七上八下!我记得笔试和机考是分开的,还是同一天不同场次来着,有点模糊了。提前踩了点,早早到了考场。进去之后,监考老师一说规矩,那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考试的时候,就埋头做题,时间过得飞快。有的题做得顺手,有的题就得琢磨半天。特别是《会计基础》,计算题还挺多。机考《会计电算化》的时候,就怕哪个步骤点错了,影响后面的操作。不过还平时练得比较多,还算顺利。
尘埃落定,拿到小本本
考完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那段时间天天刷官网,或者等短信通知,具体哪个渠道忘了,反正是各种焦虑。终于有一天,查到了!通过了!那心情,甭提多激动了!感觉几个月的辛苦都没白费。
后面就是按流程去领证。拿到那个红色的小本本的时候,心里踏实多了,感觉之前的辛苦都值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入门证书,但对我来说,是对自己努力的一个肯定。
一点感悟
这个会计上岗证现在可能含金量没那么高了,毕竟后来政策也变了,好像都统一到初级会计职称去了,考试难度听说也比我那时候要大一些。但我当时考完之后,确实对会计这个领域有了个基本的认识,也为我后来考虑职业发展方向多了个选择。
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拿到一个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它让我明白,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如果你也是零基础想入行,或者想多个技能傍身,肯花时间去学,去练,我觉得考一个这样的基础证书还是有用的。起码,它能证明你愿意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我这点不成体系的经验,能给正在备考或者有这个想法的朋友一点点帮助。下次再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