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手公司账那会儿真是两眼一抹黑。看着满桌子的进货单出货单,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科目代码,我tm差点把计算器摔了。什么进销存结转、毛利率核算,满脑子都是浆糊。老会计撂下一句"自己看制度"就跑路了,留我一人对着那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干瞪眼。
第一招:把商品当传菜员
我蹲仓库三天,硬是把库管大姐跟烦了。发现他们收货出货流程特简单:供应商送菜来(入库单),咱给厨房配菜(出库单),月底厨房卖了多少菜(成本结转)。我就把商品想象成传菜员——东西进了门就是"库存商品"上岗,送上桌就转"主营业务成本"下班。借贷方向瞬间清晰了:库存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跟管库房实物流向一模一样!
第二招:科目表贴成外卖单
厚得能当砖头的科目代码表,我直接拆成外卖菜单格式:
- 肉类专区(资产类):现金1101,应收账款1122
- 蔬菜区(负债类):应付账款2202,短期借款2001
- 调料包(损益类):收入6001,成本6401
每天开电脑前先背三组,像记招牌菜编号似的。两周后输凭证手比脑子快,看到牛肉入库单直接敲"1405",跟服务员报菜名一样顺溜。
第三招:拿碎发票练贴凭证
翻出半箱往年的出租车票、快递单,把A4纸裁成记账凭证大小。逼着自己每天贴二十张:交通费塞"管理费用-差旅费",快递费归"销售费用"。刚开始胶水涂得满手黏糊,贴出来的凭证像狗啃的。后来掌握技巧了——左上角涂五点胶水,发票按时间顺序鱼鳞状叠贴,现在闭着眼都能把票据码得整整齐齐。
第四招:逮着会计软件死磕
对着金蝶研究出三个土法子:
- 初始设置学老太太逛菜场:进系统先选"商品流通企业"模板,跟买菜挑萝卜似的认准行业
- 月末转账当自动收银机:勾选"自动结转销售成本",就像超市扫码枪自动减库存
- 乱录数据找打:故意往进货单里输错供应商名称,看系统怎么跳红字警告,愣是试出三十多种错误提示
第五招:当奸商搞角色扮演
把公司的饮料购销数据编成小剧场:
- 周一演批发商:"卖给小卖部100箱可乐,应收11700"
- 周二扮库管:"哎呀仓库只剩80箱,赶紧做盘亏分录"
- 周三装老板:"搞促销送10箱,记销售费用还是冲收入?"
全套流程演下来,之前死活搞不懂的进销差价分摊突然开窍——这不就是算清仓甩卖到底亏没亏本嘛
三个月后摸出门道:商品流通会计根本不用死啃书本。前两个月我天天加班到九点,现在四点半就能揣着保温杯溜达去接娃。上周老板翻报表突然夸了句"成本算得挺明白",心里暗爽:幸亏没告诉他自己是用奶茶店剧本理解的进销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