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致15死车祸原因:超载超速,黑龙江「舅舅打死外甥」潜逃20年后落网?
我的观点是正当防卫。放在20年前,是否正当防卫会存在争议。现在,法治文明一直进步,有指导性案例可循,有法可依。事件中的舅舅做的事情是面对严重生命风险性的正进行时,而且有旁观者(非亲属关系)的证人证言证明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持这个观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张三丰,功夫到达点到即止的境界。哪怕施害者再迫害,还可以点到即止。面对无法预料的生命危险风险性,我们应该正当防卫,享受法律的保护。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核心在于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一些相关的争议案件也都在这个争议点争议。
二、关于这个案件的正当防卫因素
1.起因条件。在警方当年的《立案信息报告表》中也称,事发当晚,外甥沈某拽其舅母,要求“到树林发生性关系”,被拒后,双方发生争执。又据在场的邻居李某讲,只看到外甥沈某从屋里找出一把长约20公分的锓刀,一手拿着刀,一手拉着舅母曹某的脚脖子往地上拽,并用刀对着她的心口窝(当时没有刺,这不代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后被邻居李某抢下了锓刀),外甥又开始往下拽舅母的上衣。舅母曹某的右肩膀露了出来,前胸部也露了出来。这是不法侵害现实的存在。
2.主观条件。据案件资料显示,警方经依法侦查查明,2000年6月22日晚,舅舅李某卖完菜回家,发现外甥沈某与其妻子曹某撕扯,以当时妻子的状况,又因外甥沈某经常欺负其家人,并威胁杀死其家人,舅舅李某才动手,这个具有防卫意识。
3.时间条件。当时发生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间断的情况,都是连续性的行为。舅舅李某为了防卫与外甥沈某发生厮打,从屋内厮打到院内,李某顺手操起一根木棒朝沈洪友头部打了一下,将沈某打倒在地,沈某从地上起来打李万才,又被李某用木棒击中头部,沈某再次倒地,李某用木棒朝沈洪友头部及身上打了数下后,将木棒扔在院内后潜逃,沈某于次日早上在医院死亡。整个过程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并没有停顿一段时间。
4. 对象条件。舅舅李某阻止的是不侵害人外甥沈某的行为继续发生。符合针对不侵害人的防卫的对象条件。
5.没有超过必要防卫限度。舅舅李某面对妻子上衣被扯,已露胸部(受害者与证人邻居口供是一致的,证明当时的一个紧急状况)进行防卫,外甥沈某又是一个具有极度危险性的人(之前有过强奸舅母,放火,半夜扔石,并扬言杀害受害者一家),这个是存在发生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性。李某当时是不确认外甥是否己死亡而外逃,说明潜意识是没有致他人死亡的想法。从事件的紧急性和严重危害性来讲,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三、一些相似案例
1.例如,涞源“反杀案”。
2018年7月11日晚,王某手持甩棍水果刀翻墙进入小菲父亲王新元家,与一家人发生肢体冲突,冲突期间,王某使用甩棍、水果刀致小菲腹部、小菲母亲赵印芝手部、父亲王新元胸腹部、腿部及双臂受伤。小菲用家中菜刀的背部击打王某背部、王新元使用木棍、铁锹击打王某,并使用菜刀劈砍王某头颈部,王某倒地后,赵印芝使用菜刀劈砍王某头颈部,王某颈部受伤严重死亡。2018年8月18日,王新元、赵印芝被涞源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2019年3月3日,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涞源反杀案”最新通报称,案中女生父母王新元、赵印芝属正当防卫,决定不予起诉。2019年4月3日,当事人王新元夫妇决定放弃国家赔偿的申请。
2.于海明案。
这个案网上关注度很高,还有一个梗,“社会我龙哥,”。事件过程:2018年8月27日,刘海龙驾驶宝马轿车在昆山市震川路西行至顺帆路路口,与同向骑自行车的于海明发生争执。刘海龙从车中取出一把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数刀,刘海龙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最后判定正当防卫。
除了以上两个,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案例,例如今年的一男同学为女朋友遭遇猥亵,期间有时间停顿,为防止猥亵者逃跑去追赶,导致猥亵者伤残,本已拘留,后无罪释放。这事关注度挺高。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8年12月19日印发的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专门阐释正当防卫的界限和把握标准,进一步明确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积极解决正当防卫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检察机关提供司法办案参考。重点如下:
1.预知有人意图伤害自己,随身携带刀及其他防身武器的不影响正当防卫的认定。2.别人拿刀砍你, 你可以勇敢的拿刀砍回去。3.别人拿刀砍你,你夺下刀砍回去,砍着砍着对方跑了,你觉得不安全可以继续追着砍。4.只要加害方表现出行凶的可能性,受害方就可以按照已经行凶进行防卫。这是法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让我们面对凶残暴徒时有法可依,有指导性案例可循。
以上是我的观点的论证。至于判决是否正当防卫,由法官来判。法官有更专业的职业素养,一定能公正判决。
我们每个人面对不法侵害时,做不到点到即止,时间的紧急性,也不允许三思后行。希望不能把不法侵害者的过错,让遵纪守法者来承担“不法侵害者自食其果”的责任。
相信法治文明会越来越好。
黑龙江雪乡为何连暴丑闻?
本人觉得,树大招风,居高而不胜寒。往往很多小的事情会被无故放大。当然也不会排除一些固有问题,例如高价房,高消费等问题。
战斗英雄杨子荣是如何牺牲的?
有一个梗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是说东北军的,说东北军在冬季打仗之前第一件事不是查点装备,而是憋尿。为什么要憋尿呢?因为东北的天气太冷,上了战场之后,零下三十四度的室外气温,直接能把枪栓冻住!任你力气再大,也拉不开……怎么办呢?直接滋一泡热尿上去,冻住的枪栓就化开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梗而已,诸君千万别当真。真要是滋炮尿到枪栓上,零下三十四度的气温,一会儿就全冻上了,搞不好冻得更死!这个梗主要是为了说明冬季的东北太冷,连步枪的枪栓都能给冻住,位于东北最北的黑龙江自然更加如此。杨子荣烈士当年打虎上山的威虎山在哪里?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代管的县级海林市!离清朝的流放重犯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不远,都在同一个县!那里的冬季有多冷,不言而喻……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梗是真还是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东北的冬季冷得能把枪栓冻住!这一点不仅是奉军、东北军,当年东北野战军、四野的部队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光是步枪,手枪如果不贴身存放,枪机也可能会被冻住。而杨子荣烈士的牺牲,恰恰就是因为东北冬季极其的恶劣天气。
在剿灭了“座山雕”匪帮之后,杨子荣烈士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着享清福”,而是立即投入到了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的战斗之中。就在与敌人狭路相逢之时,杨子荣烈士毫不畏惧、果断地举枪向敌人开火!奈何,东北三四十度的严寒冻住了杨子荣烈士配枪的枪机,直接导致了枪支无法激发……最后,杨子荣烈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牺牲在了新中国成立的两年之前——1947年,年仅三十岁!如果不是东北冬季的极度严寒,杨子荣烈士或许就不会牺牲,他必定还会续写孤胆英雄的传奇人生,为党、为祖国和人民立下更多、更大的功勋!而这一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辽沈战役和东北剿匪的胜利有多么来之不易。
杨子荣烈士生平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字子荣,山东牟平人,民国六年(1917年)生。早年间曾前往东北“闯关东”谋生,后因日籍矿主迫害中国劳工而逃亡、返回了关内老家。1945年,刚刚返回山东老家仅两年的杨宗贵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年龄偏大,刚刚参军的杨宗贵被组织上“照顾”、安排到了炊事班工作。不久之后,杨宗贵随部开赴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剿匪。
因为有过“闯关东”的经历、又接触过东北地区的三教九流,而且还懂东北“绺子”的黑话,杨宗贵很快便在剿匪战斗中崭露头角。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里,杨宗贵一直使用自己的表字子荣作为名字。以至于,后来人人都知道杨子荣,却不知道杨子荣就是杨宗贵。1946年3月,杨子荣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逼降了400余土匪,一战成名并受到所在部队的嘉奖。后来,杨子荣又带着几名战士深入林海雪原、化装侦察,为大部队摸清了敌情。1947年2月,杨子荣只身打入敌人内部,与大部队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被国民党招安的匪首“座山雕”所部!就在剿灭“座山雕”匪帮的当月23日,杨子荣因枪机被严寒冻住、导致枪支无法激发,牺牲在了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的途中,年仅三十岁。
因为在东北期间,杨宗贵一直使用杨子荣这个名字,以至于连杨子荣所在部队的许多领导都不知道杨宗贵这个名字,这其中就包括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杨子荣曾经的领导、203的原型曲波。虽然杨子荣成了战斗英雄,后来还成了家喻户晓、打虎上山的孤胆英雄,但是杨宗贵的家属等来的确只有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因为信息不畅,杨宗贵这个名字被其所在部队错当成了另外一个人,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杨宗贵最终被认定为了“失踪军人”,家属可享受烈属待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的一个艺术代表团访华。其团长詹姆斯在观看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之后,被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所折服,向中国接待方提出想见一见这位佐罗般的孤胆英雄或者他家人的想法。这下可难倒了接待方,全国人民都知道杨子荣,可杨子荣到底是哪里人?彼时还真没人知道……于是,一场寻找英雄杨子荣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小说《林海雪原》作者兼203原型曲波同志
经过多方查找,山东牟平籍失踪军人杨宗贵进入了众人的视野。奈何,没有影像资料对照,根本无人能够确认杨子荣就是杨宗贵。就在这个时候,曲波无意中发现了一张杨子荣当年立功受奖时所拍的集体照。经杨宗贵的同乡及健在亲属辨认,照片中的杨子荣正是杨宗贵!自此,孤胆英雄杨子荣的身份才最终大白于天下,他就是山东牟平籍失踪军人杨宗贵。
▲杨子荣(宗贵)烈士唯一存世的照片
历史上的松花江坠龙是怎么回事?
松花江坠龙事件
其实松花江坠龙事件在我个人小时候曾经听闻过,这个故事在很多有关奇妙记载的书刊中都是记录,比如《另类科学传奇》这类书。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八月,地点是在黑龙江牡丹江南岸的陈家围子村。
据当地的村民们讲,当时有一条龙从天上坠落了下来,坠地后奄奄一息。当时的村民们在听到后迅速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都抱着巨大的好奇心拼命地往前挤,只为一览龙的真容。
而挤到人群前之后,村民们发现这条龙正躺在地上睡觉,其全身黝黑,嘴上还有很长的胡须,脑袋长得有点像牛头,身上还有很多的鳞片,而且还有长角。
躺在地上的时候,甚至还会发出强烈的鱼腥味,导致周边苍蝇丛生,这与人们心目中龙光芒四射,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截然不同。
但当地村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条龙,因为光从外表上而言,这条“龙”还是大致符合人们心中所想的。
村民们害怕这条龙就这样一直躺着,周边没有水,最终会渴死,不仅给这条龙搭上了巨大的帐篷,随后还自发地用水桶等工具不断地往龙身上泼水,给予其救援。
在当天夜里的时候,据村民反映突然刮起了大风,并且伴随着闪电。
等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再跑到龙曾经待过的地方的时候发现龙已经“飞”走了,只是在地上留下了几个坑,村民们也就传言头天晚上的狂风暴雨是“龙上天”时所带来的。
这件事传出来后,影响很大,甚至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人做了调查,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龙的专著,只不过解释仍旧没有可靠的。
此事是真还是假?这件事情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总体来看却有很大的漏洞。
既然事情发生在1944年,当时已经每个县城基本上都有摄像机,虽然当时的记者的鼻子不会像现在的狗仔队这么敏感,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会有记者一探究竟。
1944年的东北正值日本的统治时期,表面上是一个相对和平的伪满洲国,但实际上却是日本人掌权。而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对中国的东西好奇,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会派专家过去。
可是目前日本方面根本没有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和文字资料。
这个故事虽说是在44年发生的,但最早却是在八十年代开始流传的,距离1944年刚过去了45年。按道理来说这件事情若真实存在,知情人应该还是挺多的。
可是当时除了当地村民之外,全国范围内没有其他人知道,一些知情者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人可以补充更多的细节。
包括后来走进科学节目也曾经探访过所谓的坠龙发生地,也并没有得到任何能够证明确实发生过坠龙事件的资料。
虽然当地有些传言,但也是五花八门,一个具体的标准都没有,因此当时很可能只水冲上来一个大型动物的尸体大家没有见过,第2天下大雨的时候又被水冲走了。
后来《走近科学》栏目组也尝试过去解密松花江坠龙事件,之后得出的答案是村民们看到的并不是龙,而是一种大型水生物的尸体被冲上了岸。
由于大家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也没有见过龙,于是人们就错误地认为其是龙,之后口口相传的时候越传越离谱,最后传为有一条龙从天上坠落了下来,
而人们处于对于上天的敬畏也就相信了是一条龙 。
现在人类的科技技术已经如此发达,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龙这种动物,因此推断松花江坠龙事件应该是假的。
那历史上真的有龙存在吗?很多学者认为龙虽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图腾,但龙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认为我们祖先极有可能把蟒蛇美化了,之后加以艺术加工,于是塑造出了龙的形象。
龙在历史上的记录有很多。
比如东汉的《说文解字》中有记载:“龙是鳞动物之王,能隐身,能小也能大,春天来到的时候飞到天上,秋天潜入深渊。”
这样的记载的确有可能夸张了,但直接否认龙,认为其是完全虚构的,也太过于武断了。
个人认为龙的的确确可能在历史上存在过,虽然在记录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些夸张手法。
在历史的时候它就是稀有动物,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的绝迹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龙不存在吗?很难让人相信,毕竟一种口口相传的生物,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捏造的。
在如今日本的大阪的瑞龙寺,收藏了一个龙标本,传闻是几百年前日本商人从中国民间买来的,后来捐赠给了寺庙。
——标本长度适中,有角,背像蛇,嘴有长须,全身还有鳞片。
在个人看来,这个记载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为什么黑龙江省还在检查设卡?
在中国的抗疫斗争中黑龙江省出现的几次反弹的确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中国尽管是全球抗疫战争中率先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国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抗疫工作已结束。事实上新阶段的抗疫工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所谓内忧是指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所谓外患是指境外病例的输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实际上是面临一定境外输入压力的。3月18日俄罗斯宣布暂停办理外籍人士入境之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14例且治愈8例,然而如今的俄罗斯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累计确诊病例全球第三多的国家。
俄罗斯疫情形势的突变客观上增加了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的潜在风险。3月27日至4月13日从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入境的2497人中有322人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在4月5日一天之内黑龙江就新增20例境外输入病例,这在当天全国38例境外输入病例中超过了一半,而这20例病例全是由俄罗斯经中国绥芬河口岸入境。境外疫情输入压力的剧增使人口只有7万的边境小城绥芬河成为战“疫”要地,与此同时当地的无症状感染者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开始我国对境外归国人员采取的是隔离14天的政策,然而这里实际上是存在着客观隐患的。
4月9日哈尔滨出现本土传播疫情,最终造成1传89的结果。这起传播链条的感染源头最终锁定为留学生韩某。韩某在归国后实际上是完全按当时的流程隔离的,然而隔离期满后外出的韩某又感染了其他人,后来韩某经检测被证实是无症状感染者。所谓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呈阳性者。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不会表现出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给人的外在感觉就和正常人一样,所以通过量体温等常规模式难以将其识别出来,然而无症状感染者却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4月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87岁患者陈某君因“体温37.3℃、右下肢行走拖沓伴尿失禁”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入院治疗。4月10日陈某君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的过程中陆续确诊数十名关联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由此引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4月16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先后报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例,4月18日这两例疑似病例被确诊。在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的过程中陆续确诊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关联性病例。牡丹江连续多天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导致当地高三停课、列车停运。
国家卫健委网站专门就黑龙江疫情分布消息称:2020年4月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发生境外新冠肺炎输入病例关联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涉及多家医院先后发生院内感染,持续时间长,感染病例多,社会影响恶劣,给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带来新的压力。黑龙江疫情形势的变化的确对我国的防疫形势构成了新的挑战,然而黑龙江聚集性疫情发生后通过多方的调查和追踪在较短时间内锁定了密切接触人群。这就说明我们的防控体系已建立起来,相关的防控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这和之前武汉疫情刚爆发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初新冠疫情刚爆发时我们其实是真没多少应对经验,然而在经过和新型冠状病毒几个月的较量后我国已积累了不少应对这种传染病的经验。自从黑龙江绥芬河口岸的境外输入问题出现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就像之前支援武汉一样全力以赴支援绥芬河:4月5日晚由3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牡丹江红旗医院第一批支援队抵达绥芬河;4月6日晚国务院应对疫情指导组抵达牡丹江,7日到达绥芬河;4月7日黑龙江省委赴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于凯江带领呼吸科、感染科等领域的专家支援牡丹江及绥芬河;4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15名专家奔赴绥芬河市……
从4月8日起绥芬河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并对全域实行“九严一保”管控办法:严把国门、严把城门、严守边境、严管社区、严格隔离、严控交通、严防聚集、严肃执法、严抓督战、保障民生。4月5日绥芬河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志愿者召集令,很快就有上千名志愿者报名,同时3500多名机关干部下沉330个小区卡口。绥芬河市大部分宾馆被选为隔离点:24小时全封闭管理,每天监测隔离人员体温和身体状况。哈尔滨、牡丹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爆发后也采用了与此类似的严格管控模式。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黑龙江全省125个县市区从5月7日起都已成为低风险地区。
牡丹江从5月1日起就没再出现过新增病例,哈尔滨从5月11日起也不再有新增病例。从5月28日起黑龙江全省基本已开始放开堂食,从6月1日起全省多数地市已放开地市之间的公路客运了,但哈尔滨和牡丹江除外。如今黑龙江已不是疫情高风险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新冠病毒就像是一个狡猾的敌人一样总在人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来上重重的一击:继黑龙江之后吉林舒兰等地也出现了疫情形势的反弹。钟南山院士曾曾有明确的表态:“随着复工或复课等行为的发生可能会在某个地区引起小范围的疫情反弹现象。这的确需要我们重视,但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新冠病毒从传播方式、防控的难度和临床表现等各方面都比非典复杂得多。SARS这种致病性强的烈性病毒在杀死宿主后自己也难以存活传播,然而新冠病毒相对于SARS病毒而言:具有高传染性、低死亡率、较长潜伏期等特征。新冠病毒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病毒是有可能长期存在的,所以我们需要学着习惯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切断病毒蔓延扩散的途径,但在相关的疫苗问世之前要彻底铲除新冠病毒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黑龙江一些疫情出现反弹的地区进行检查设卡是很有必要的。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黑龙江还是疫情高风险地区,相反这表明我们应对疫情的决心。目前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必须两手抓。在这一阶段人们的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一下子回到疫情之前的那种生活状况。在致力于国民经济稳步恢复的同时仍不能放松疫情防控这根弦。有时恰恰是看似安全之时隐藏着风险隐患,因为看似安全的形势容易使人产生怠惰,而在现阶段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使我们之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