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你们唠唠我当年被会计科目表折腾到崩溃的黑历史,保证看完能少踩一半坑。
第一步:搞本真的账本来啃
刚接手公司账那会儿,直接抓了本隔壁部门去年的凭证,哗哗翻到月末结账那页。嚯,密密麻麻全是数字,科目代码长得跟身份证似的。我拎着破计算器,对着电脑里的空科目表,挨个往格里填名称。什么“银行存款——工行东街支行12345”、“管理费用——老张的差旅报销”,愣是抄了一下午。手都抖了才明白,原来这玩意儿就是给每笔钱贴标签的抽屉柜!
第二步:把抽屉标签怼脸上
抄完还是懵,干脆用A3纸把科目表打印出来,拿红笔在墙上画了个超大的树杈图。资产类贴冰箱旁边(毕竟冰箱值钱),负债类糊大门上(欠人的总得进门看见)。每天开冰箱拿牛奶就瞅见“库存商品”,交电费单子时就在应付账款底下签个名。这么折腾半个月,总算记住“应付职工薪酬”不是老板该给我发奖金的意思。
第三步:逮着凭证瞎捅咕
前俩月账做的稀碎,光“办公费”和“招待费”就搞混七八次。后来逼急了,每来张发票就抓会计大姐问:“这笔停车费该塞哪个科目抽屉?”有回把修打印机钱记成“固定资产”,被大姐用凭证本敲了脑袋:“这玩意儿三千块就趴窝,配叫资产吗!”这才懂为啥科目表里还藏着“低值易耗品”这种坑货。
第四步:对着破系统死磕
录入时更崩溃,系统里科目层级比俄罗斯套娃还复杂。有次想查销售提成,愣是从“主营业务收入”钻到“促销活动费”,在“其他应付款”地缝里扒拉出来。晚上十点还在捶键盘,发现“应交税费”底下竟然还分:
- 增值税(开票时手抖算错的)
- 个税(工资表里永远对不上的数)
- 附加税(专门扣零花钱的玩意儿)
第五步:月末关账差点上吊
最惨是月底试算,资产负债表死活不平。翻出三大箱凭证摊地上,蚂蚁搬家似的重新分类。原来销售部那帮人把样品费全堆进“营业收入”,搞得成本少算二十万。对着科目表捋到凌晨三点,终于揪出五个窜科目的。第二天顶着黑眼圈,把所有容易窜的科目用荧光笔标成警告色,谁再用错科目直接扣饭补!
现在回想起来,科目表就是个老油条——看着规规矩矩,实际暗坑满地。新手千万别抱着书死记,像我这样:
- 薅真账本来抄
- 把科目贴眼皮底下
- 抓着凭证对号入座
折腾两月才摸清门道。最关键是每月底被毒打的时候,逼自己查清每笔窜科目的烂账,这比啥培训都管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