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唠唠咱们社会团体会计制度的那些坑,纯属个人踩雷实录。
一、接手烂摊子
去年刚当上某读书会财务,翻开账本就傻眼了。前任大姐搞报销像撒钱,票据用胶水粘成抽象画,银行存款竟能变负数,一问才知道把微信收款全当"其他收入"塞一个科目里。
翻箱倒柜扒出民政部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好家伙67页纸印得比蚂蚁还小。硬着头皮看到半夜,满脑子都是"非限定性净资产""限定性资产"在打架。最绝的是发现去年买打印机的三千块记在"固定资产"——社会团体根本不适用这科目!
二、重建账本行动
周一就抄起电话本挨个骚扰:先是拽着会长泡了三小时茶馆,逼他交代清哪笔捐款要专款专用;又堵着活动组长要回五年活动明细,那Excel表乱的像蜘蛛网;最狠是追着供应商补开发票,早市卖菜大爷差点用芹菜抽我。
实在没招祭出笨办法:
- 买了个带分页夹的牛皮账本,不同颜色便签标类别
- 把银行流水从2019年开始逐笔重核
- 微信零钱单开手册登记,每笔截图打印
熬出两斤黑眼圈才搞明白:原来每月收的50元会员费属于"非限定性",但某老板捐的2万购书款必须计入"限定性净资产"单独做表。搞错这点审计绝对翻车。
三、血泪报销改革
之前报销单简直是涂鸦大赛。有人用超市小票顶替餐费,有人把打车费写成"学术材料"。气得我定制三联单票据本:
- 第一联贴发票
- 第二联写支出明细
- 第三联会长签字栏画三个确认框
结果第一周就闹笑话——采购组大姐买盆栽开了"办公用品",被我打回去重开时,她举着发财树追了我半条街。
四、内控土办法
最头疼是管钱又管账,索性把网银U盾塞给会长夫人。搞了个"三人连环怼"制度:我记账后传给理事长老张复核,他查完会长夫人再付款。有次发现某培训费虚高20%,当天群里的撕逼语音足足60条。
年底盘库更刺激:清点出十二箱印着前前前任会长头像的笔记本,快递单显示三年前就到货了,愣是没人入过账。全打折卖给老年大学当手账本。
五、真心话总结
干了整一年才摸透门道:别跟企业会计科目较劲,咱们重点盯紧净资产变动表;别迷信电子账,我们这种小型团体手写账更防篡改;最关键是让所有会员养成凭票说话的习惯,上次收书法家捐的墨宝,我硬是让他手写捐赠函按手印。
现在审计所大姐来看账本,笑着夸像"作业本一样干净"。哪有什么专业指导,无非是每踩个坑就用红笔在制度手册上标个骷髅头罢了。对了!提醒:千万别碰"待摊费用"这个天坑——去年付的三年网站费被我摊成36个月,差点被税务局当偷税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