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唠写高级会计师论文这事,说实话真不是拍脑门就能成的,我自己也是摸爬滚打才整明白点门道。
第一步:找资料,头都大了
刚开始那会儿,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协会发了考试要求,写得是挺明白,但又好像啥都没说。急得我在网上瞎搜,论文库、财务论坛啥的看了个遍,那真是看得眼花缭乱,感觉有用的没几篇。后来才回过味来,不能乱看,得瞄着最新的、跟实务特别贴的热点问题来看,比如当时我瞄着绩效管理、内控风险这些方向去找,心里才稍微有点底。
第二步:定题目,愁掉好几根头发
看了几天资料,觉得好像啥都能写,又好像啥都写不深。抓耳挠腮好几天,憋不出来一个像样的题目。后来有个干过评审的朋友提醒我:题目别整太大!弄个小切口进去实操经验才是最实在的。我一想也对,就把去年自己经手的一个成本控制项目拿出来,题目定了“XX行业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实践经验与优化探析——基于某项目实践”。题目有了,大纲也跟着顺下来了,实操经历就是活材料。
第三步:硬着头皮写初稿
动笔的日子最难熬,心里犯怵。逼着自己坐到电脑前。上来不能搞太高深,就老老实实交代背景:项目是干啥的,目标成本是咋定的,遇到的难题有哪些(这块就把实际干的那些头疼事写进去了)。然后重点放在“我们具体咋做的”——用了什么方法,流程图自己画上去;遇到了什么坑(比如数据收集不齐,部门扯皮),又是怎么填平的,都用大白话讲清楚。熬了得有俩礼拜,天天晚上弄到后半夜,才把个差不多的初稿堆出来。
第四步:反复改,改到怀疑人生
初稿写完,觉得自己贼牛,拿给事务所的前辈一看,人家直摇头:理论部分太单薄了,像记账报告;数据支撑也不够硬。得,被打回原形了。回来接着改:
- 理论部分不能太敷衍:专门去翻了专业书和新出的政策文件,找准能跟实操接上的点,加进开头部分,但也没废话堆砌。
- 数据说话才实在:把当初项目里的原始表格、对比图都扒拉出来,整理成表格塞进去,改动前后数字差有多大,写得明明白白。
- 结论别老生常谈:总结时,特意扣回题目,写清楚这个经验在行业里有啥参考意义,未来还能怎么搞,不能光是“效果良好”这种空话。
前前后后改了三四遍,整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第五步:格式、细节不能丢分
内容好不容易看得过去了,回头一瞅格式,差点想砸电脑。字体有的宋体有的黑体,表头编号都乱了套。啥也别说,照着协会的格式要求,像个小学生一样一项一项对:封面信息有没有漏?摘要字数超没超?参考文献格式对不对?目录页码是不是乱的?这些地方马虎不得,万一因为这些给刷了也太冤了。
唠点实在话
走完这一圈,算是搞明白了:写这论文,核心就是把你干过的活儿说明白。理论是背景板,但实操干货才是硬菜。数据要扎实,过程要清晰,解决啥问题、得出啥效果,都得站得住脚。千万别想着玩花的,真实、有用才是通关密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