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工作中碰到一家公司,老板让我帮忙看他们的财务报表,说想了解公司情况,好做决策。我一看那些数字头都大,密密麻麻的不懂咋弄。这激起了我的兴趣,决定自己学学咋分析企业财报,顺便记录下来,当个实践分享。
起步阶段:为啥要折腾这个?
我记得那天,下午在办公室,老板丢给我一沓文件,是那家公司的季度财报。他拍着我肩膀说:“老弟,你给瞅瞅,别光看表面,重点分析下他们还能撑多久。” 我当时就傻眼了,心想这玩意儿谁懂?全是数字和表格,看着像天书。但为了面子,我硬着头皮点头。下班回家路上,我琢磨着不能瞎搞,得从头学起。回家就上网搜搜资料,结果一堆专业术语蹦出来,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看得我脑壳疼。干脆放弃理论,决定直接实操。
第二天,我选了一家小公司当案例,随便找了它公开的财报数据,开始动手扒拉。我打开电子表格软件,一一把那些数字敲进去。先搞明白了,企业财报分析主要分三块内容:资产负债表分析(看公司家底多厚)、利润表分析(看公司赚钱不赚钱)、现金流量表分析(看公司钱进钱出咋流动)。这些名字听着高大上,实际就是简单分个类。然后,我用个红笔在纸上画来画去,边做边
实践过程:一步步开搞
我拿了个本地小超市的财报案例,先从资产负债表下手。这张表分两半:左边是“资产”列所有值,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所有值。我按公式一步一步加减,发现重点在算“负债比率”。这个比率就是公司借了多少债,除以所有家产,数值高说明欠债多风险大。实操时,我算出来那小超市负债率快超50%了,吓得我赶紧在报告里标红。
接着搞利润表分析,这一步可花时间。我盯着表上的“总收入”“总成本”“利润”等行,挨个填数据。核心是算“净利率”,就是公司赚的钱扣掉所有开销后剩多少,得用净利润除以总收入。试算时,我算了好几遍,经常小数点弄错,搞得表格乱糟糟的。后来我意识到,光理论不行,得结合案例。那超市利润表显示收入涨了,但成本翻倍,净利率才5%,说明表面红火实际薄利。
弄现金流量表,这是看公司钱怎么流动的。我重点看“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融资现金流”三部分。实操中,我用表格筛出数据,算了“现金流动比率”,就是现金流能不能覆盖短期债务。那小超市的比率低于1,差点破产。整个过程我捣鼓了两整天,边做边犯困,偶尔喝咖啡提神。
搞定核心指标:这些玩意儿必学
经过这顿折腾,我摸清了几个必须掌握的核心指标。在实操里,它们简单好用,关键别整复杂了:
- 负债比率:就是公司欠债占家产的比例,算高了说明风险大,我实践中一看数值超半就知道问题。
- 净利率:赚的钱除以总收入,低于10%基本赚辛苦钱,那小超市才5%,立马能判断生意不好干。
- 现金流动比率:现金流除以短期债务,数字小于1,公司钱不够花,那案例就是个活例子。
这些指标学起来不难,实操记住三五个就行,别贪多。搞完后,我把分析报告写清楚,用大白话写成“那超市外表红火,里头欠债高、赚钱少、钱快断流,老板得赶紧开源节流!” 发给同事看,大家纷纷点头,算有点成就感。
整个实践下来,收获不小。财报分析就是三板斧,别被专业词吓倒,动手做一遍就上手。现在工作中再碰上类似活儿,我能快速整出报告,省时省力。必学核心指标就那几样,靠实操练熟后,管用又省脑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