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去年帮朋友公司选软件说起。当时他们财务老张拍着桌子喊:「再不换系统我就要被报表逼疯了!」原来自家那个破系统,月底结算能卡死半小时,数据还老对不上账。
第一步:瞎调研白忙活
我卷起袖子就干,先上网搜了十几家软件商。好家伙,每家销售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电话追着屁股打。这个说能「全流程管控」,那个吹「人工智能算量」,还有个更绝,号称连工地的砖头都能自动计数。
顶着黑眼圈熬了三晚整理资料,结果发现:
- 七八家宣传页长得跟双胞胎似的
- 演示视频全是动画特效
- 报价单里藏着「二次开发费」这种天坑
第二步:抡起锤子定标准
气得我直接拉了个Excel表,把朋友公司痛点全列出来:
- 土建老刘说要五分钟导出土方量
- 成本小王求着别再手动改三百行公式
- 财务老张吼着凭证必须自动生成
扛着笔记本杀到三家公司做实测。第一家界面花得像游戏厅,点个按钮转三圈菊花;第二家倒是不卡,但导入图纸居然要手动描户型;到第三家拍桌子吼来技术总监,当面把三十层楼的混凝土量拖进系统——三秒出结果那刻,老张眼睛都发光了。
第三步:刨坟式测数据
你以为这就完了?我连夜把去年某烂尾项目的「死亡档案」翻出来:
- 变更签证堆起来半人高
- 材料价格波动像过山车
- 分包结算单上有五个版本的手改痕迹
把数据塞进候选系统做压力测试。好家伙,号称「行业旗舰」的那家直接崩了三次;另一家算出来的成本比实际少了两百万;剩那家虽然慢了点,但至少每笔钱都能追到原始单据。财务老张抓着对账差异表手都在抖:「这要当初用这个,去年审计能少掉半斤头发!」
现在朋友公司用那套系统快半年了。上周喝酒时老张笑嘻嘻说,上月对账省出三天陪媳妇逛街,倒是土建老刘来投诉——现在偷摸多报两车钢筋,系统立马就报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