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琢磨着得整点儿央行的干货出来,这不就踩坑了吗?本来以为上网查查就行,谁知道水这么深。
从一堆问号开始
我寻思着,大家肯定也跟我一样,对那帮管钱的银行特好奇。脑子里立刻蹦出一箩筐问题:为啥银行的钱不能随便印出来?管钱的人整天在干他们那些规矩到底有啥用?感觉就像雾里看花似的,根本看不透。
- 钱到底是咋印出来的?
- 管钱的怎么管其他小银行?
- 啥时候该加钱啥时候该收钱?
- 管钱的人说话咋能影响整个市场?
- 管钱的银行自己赔钱了咋办?
想完这些,我就兴冲冲地打开电脑查资料去了。想着搜几个靠谱网站,整理下答案,今儿的分享不就搞定了吗?多简单!
碰一鼻子灰
结果嘞?一查就蒙圈了!网上的东西,要么写得跟天书一样,一堆根本看不懂的词儿,要么就是说得不清不楚,要么干脆就是不同人说的互相打架。想找个说得直白、能让人看得明白的答案,简直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我就开始较劲了,非得弄明白不可。点开一个讲“存钱比例要求”的文档,看得我眼皮直打架——那些“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传导机制”,这不欺负老实人嘛普通老百姓谁听得懂这个?气得我差点把鼠标给摔了。
逼上梁山,自己趟路
靠别人是不行了,只能靠自己琢磨。我把之前当成参考资料买的那几本厚厚的书又从书架上灰里扒拉出来。这回我看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就抱着我那堆傻问题,一条条地对着找。
“!管钱的银行把钱借给小银行,原来主要是管那个‘便宜不便宜’(就是利息),不是管多少!” —— 笔记本上猛记一笔。
“管钱的银行根本不指望靠这点买卖挣大钱?主要是个象征,控制钱流的方向?” —— 豁然开朗。
还有那个“贷款人”的说法,我之前真以为是天天等着借钱给人救急。翻明白了才知道,原来是不到万不得已、其他路都堵死了才能动用的压箱底手段!
一边看书,一边结合那些靠谱新闻里管钱银行头头讲话的时机和背景去揣摩。比如为啥市场有点蔫了,他们就提一提“钱很便宜”?为啥东西涨价涨得快了,新闻又会吹风说要“收紧钱袋子”?慢慢感觉摸到点门道了。
把答案塞回储物箱
东西是弄明白了点,可怎么让大家也看得懂?我把最开始列的那堆问题贴墙上,像考试答题一样,把自个儿琢磨透了的、大白话版本的答案一条条往上怼。所有那些书上写的绕口令术语,统统扔掉。
“管钱的银行印钞票,主要是为了换掉那些旧得掉渣的钱!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 这条写成“为什么不能乱印钱?”的回答。
“管其他银行?简单!就是定个规矩:小银行你口袋里必须放多少现成的钱(准备金)。管钱的人自己做买卖?重点是他告诉市场现在‘借钱的贵贱’,不是真要靠那点买卖吃饭!” —— 这几条合一块儿,就是“平时干什么活?”
至于亏钱?人家还真不是特别在乎当时亏不亏, 重点是这笔买卖有没有让钱朝着他们想指挥的方向流!想明白了这点,我心里也踏实了。
弄完这些,感觉脑子都快被掏空了。啥“量化宽松”、“基准利率”这种吓唬人的词儿,在我这全变成了“大批量撒钱”、“借钱的基准价格”这种大实话。
一锤子买卖,终于搞定
一步,就是把这些辛苦扒拉出来的“人话”答案,规规矩矩码进今天要发的文章里。看着那堆问号后面都填上了我能搞到的、最接近真相的大白话解释,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搞完这一大通,最大的心得就是:光听别人讲、看网上文章,真不一定能懂。 想搞明白点事儿,尤其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就得自己动手去翻、去想、去把那些弯弯绕绕的术语戳破,变成自己能理解的大白话。不容易是真不容易,但搞通了也挺带劲儿。现在就想躺会儿,这脑细胞烧得够呛!对了,明天得去给手机换个屏,今天查资料太激动,差点给砸了……上次换个国产屏才花了250,那些官方售后上来就要小一千,啧啧,真当老百姓不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