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碰见件窝火事,刷短视频看到个外贸新闻,标题写着"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底下评论区吵得跟菜市场似的。有说"国家给补贴还不",有骂"洋鬼子玩不起",看得我满脑子浆糊——这反补贴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跟常听的反倾销是不是一回事?
开扒概念
我先打开浏览器噼里啪搜"反补贴 解释",结果跳出来的全是法律条文,跟看天书似的。改搜"反补贴 人话版",这才挖到点干货:说白了就是别国政府偷偷给自家企业塞钱。比方说,人家造辆电动车成本10万块,他们政府硬塞2万补贴给工厂,8万块卖到国外,这不把别国车企逼上绝路吗?
突然想起前阵子刷到个反倾销案例,更糊涂了。这俩货名字像双胞胎,到底有啥区别?干脆开个记事本边查边记:
- 反倾销盯的是企业耍阴招:自家车企成本明明10万,故意卖5万到国外,纯粹想搞垮对手
- 反补贴揪的是政府小动作:车企老实按10万卖,但政府背后塞了5万红包,变相压价
举个栗子
刚好老婆点外卖,看着美团饿了么打架的新闻,突然拍大腿:这不就跟我老家镇上奶茶店一个套路嘛新开的"甜蜜蜜"奶茶店,镇长是他亲舅,每月偷偷补贴五千块房租。对面老店"王记"气得跳脚:"你丫的卖8块钱还送蛋挞,成本都不够?" 甜蜜蜜老板两手一摊:"我舅疼我呀!"——这就是活生生的补贴。
要是甜蜜蜜没拿补贴,纯粹自己压价到5块钱奶茶想挤垮王记?好家伙,那就叫倾销了。
恍然大悟
扒拉到中午终于整明白了:
- 有人举报→商务部开查→查到真塞钱了→海关额外收钱(反补贴税)
- 要是查到企业自己压价→收的税叫反倾销税
刚准备跟老婆显摆,她突然插嘴:"你研究了半天,咱家电动车会不会涨价?"我愣是噎住了——好家伙,光顾着查概念,忘了这茬!又埋头翻数据,原来去年老美对华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就是金属制品和新能源车。难怪刷到小鹏老板吐槽:"补贴调查一来,欧洲经销商全在观望,跟孙子似的解释三个月!"
说到底,反倾销防的是企业当恶霸,反补贴防的是政府拉偏架。不过无论哪种,倒霉的都是进口商:要么补缴巨额税款,要么换供应商折腾到秃头。
老婆催吃饭的第十遍,我盯着锅里红烧肉突然笑出声:这不就是现实版反补贴吗?丈母娘每月偷偷给我们塞两千块"吃肉基金",隔壁老王天天嘀咕:"这两口子顿顿吃肉,工资够花?"——要真较真查起来,咱家冰箱也得被税!
(煤气灶响起了肉烧糊的警报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