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来唠唠这个生活中寡头垄断的例子,三大实际案例让我琢磨了好久。
我点了个外卖吃,结果翻美团App发现只有两家大平台可选——美团和饿了么。点完菜后配送费还涨了五块,气得我骂娘:为啥外卖就这么两家控场?
案例一:外卖平台
我先是跑到楼下小饭店问问老板,咋不多开几家App合作。
老板立马叫苦:美团抽成高,饿了么也差不多,小店没法跳出去单干。
接着我查用户量数据:美团占了七成市场,饿了么占三成,别家基本没活路。
我总结出这俩就是垄断寡头,运费和优惠全由它俩说了算。
案例二:网购平台
转天我老婆买衣服,淘宝京东来回翻。
我开始数电商App:淘宝天猫一伙儿占大头,京东和拼多多少能争点。
结果发现八成网购买东西都在它们身上打转。
卖家聊天更憋屈:淘宝手续费涨了,京东自营又压价,小卖家想上新平台难如登天。
这一看就是典型的寡头格局。
案例三:即时通讯工具
我找朋友聚会联系,掏出微信才发现这玩意儿卡住了社交命脉。
我试过装新App如飞书或钉钉,但群里聊天基本没响应。
数据更吓人:微信用户超十亿,QQ再加一层,别工具基本算废。
企业通讯也这德性,就它一家独大。
我搞了个表格算覆盖率,发现三大领域全被几个大佬捏得死死。
为啥我非得研究这个?去年春节前,我计划开个副业做小吃外卖。
想省成本用自配送App,结果美团平台直接锁流量。
客服踢皮球说政策卡死,我跑线下求人也没用。
成本扛不住,副业黄了不说,还赔了两千块本钱。
那会儿真喝西北风——老婆天天埋怨钱紧,我只能接零工糊口。
现在看懂了:寡头垄断就是生活黑洞,小人物只能硬着头皮买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