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有个朋友公司要做审计,急吼吼跑来问:"上海这几百家事务所到底该选哪家?网上那些排名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当场笑出声,这不就跟三年前我一模一样嘛那时候我也在这堆资料里瞎转悠,差点被宣传册淹死。这回我撸起袖子,把当年踩坑总结的三招实操经验全倒腾出来了。
第一招:掀开底裤看资质
先别管宣传册印得多花哨,我直接冲进财政局的官网查底细。就跟查饭店卫生评级似的,重点盯死两样:执业证书和处罚记录。鼠标点得噼啪响,发现某家吹得天花乱坠的事务所,去年刚因为审计报告造假被挂上公告栏,吓得我赶紧划走!重点就是查三个"有没有":有没有正规牌照、有没有乱吃罚单、有没有做假账的黑历史。
- 执业资格证?要有!扫一眼有效期别过期
- 财政部的处罚通告?得空!有记录的直接pass
- 行业黑名单?必须躲!这种雷踩了能炸死人
第二招:蹲马路牙子听口碑
网上水军太多,我直接溜达到陆家嘴金融狗聚集的咖啡馆蹲点。耳朵竖着听隔壁桌聊天:"上次找的XX所审计员连现金流表都搞不定,气得我们财务总监掀桌子!"另个穿西装的接话:"我们用的老王事务所倒靠谱,就是死抠细节,凭证差五毛钱都让你补..."真实案例比广告词管用一百倍,当场掏出小本本记下两家靠谱的和三家要避雷的。顺便给在银行做风控的表弟打电话,他张口就报出三家专治疑难杂症的所名,说是业内公认的"老中医"。
第三招:杀到现场试水温
三家候选名单揣兜里,我直接玩突袭检查。第一家号称"百人团队",结果办公区就二十来个工位,打印机还卡纸,前台小妹手忙脚乱翻凭证,看得我心里咯噔一下。第二家更离谱,合伙人叼着烟跟我吹牛:"上市公司都我做的!"扭头看见墙上执业证书法人名都对不上号。直到推开第三家的门,眼前亮得晃眼——满墙贴着项目进度表,每个审计员桌上堆着半人高的凭证册,会计在会议室跟客户掰扯报销单里的出租车票。角落里还有个小哥抱着《企业会计准则》边查边做标记,就这股较真劲儿,当场拍板!
昨天朋友发消息说审计报告过了,还乐呵呵说省了万把块冤枉钱。我正嘚瑟,物业突然来催小区停车费的审计报告...得,刚教完别人,自己又要重走一遍流程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