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绝对想象不到,我差点被小企业会计准则坑得底裤都不剩!事情得从上个月新接那家小吃店账目说起。
一、自信满满接活,开局就翻车
老板娘甩给我一沓油乎乎的票据:“听说新政策对我们小商户特友好是?”我拍胸脯保证:“放心!小企业会计准则专为你们量身定做!”结果转头就把税控盘开票金额和微信到账记录混在一起记账。月底发现现金账对不上,急得翻凭证本差点掀桌——原来早餐店顾客扫码支付的钱,第三天才进银行卡!
二、固定资产算不清,差点多交冤枉税
老板娘新买的和面机花了4800块,我大手一挥记进“管理费用”。税局朋友喝酒时突然问我:“你们资产盘点表?”我冷汗唰就下来了。原来500块以上设备都得单列固定资产!连夜翻准则才发现:小企业5000块以下才能一次性报销!赶紧把收银机、冰柜全捞出来重新折旧,光这波就帮老板省了三千多税款。
- 血泪教训1: 买设备先看价格标签!超过5000块必须走“固定资产”科目
- 血泪教训2: 二手货按发票价算,别傻乎乎按市场价记账
三、发工资踩大雷,白贴半个月工资
最坑的来了!临时工老王工资2600,我直接现金结清。申报时手快勾了“雇员”,结果个税系统自动带出社保欠费!社保局电话追过来时,老板娘正拿着锅铲瞪我。原来临时工超过3000才算劳务报酬,2600根本不用报税!自己掏钱补缴了社保分录,肉疼得蹲在税务局复印机旁边改了半天凭证。
四、年底关账急中风,政府补助记错坑
疫情补贴到账3万块,美滋滋记成“营业外收入”。被查账的老会计用红笔狠狠圈出来:“政府给的救命钱要进递延收益!”当年利润直接虚增两成,所得税多算五千块!赶紧连夜调账,硬是把收入摊到三年平账,账本擦出火星子才算平。
现在你猜怎么着?小吃店老板天天端着茶杯坐我办公室:“张会计再讲讲呗,我们这种小本生意还有什么坑?” 所以说,小企业准则就像麻辣烫——看着简单,乱加料真能呛死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