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不说虚的,直接捞干货!单位领导上礼拜突然拍板,要求严格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这财务口的老兵被点名牵头。接到任务那会儿,我心里是真没底。新制度厚得像块砖,条条框框密密麻麻,光看目录我就脑壳疼。
一、硬着头皮啃文件,抓关键
我先没急着动手,把那份红头文件和配套操作指南翻烂了。白天坐办公室翻,晚上带回家看,连泡面的时候都拿手指头戳着屏幕一行行过。发现最关键的就两条:收入确认和支出分类。以前某些补助款可以拖一拖再记账,现在不行了,哪怕钱没到账,该确认的收入必须当月“认账”,这叫个啥“权责发生”?说白了就是钱没到手也能记账!支出,分得更细了,差旅是差旅,维修是维修,买包打印纸都得归到专门的地方,不能再跟以前似的塞个“办公费”糊弄。
二、摸清家底,理旧账
搞明白规矩了,第二步就得盘账。我拉上财务科小张和小李,仨人蹲在档案室里扒拉了两整天凭证。翻得满手灰,还让陈年账本的霉味儿呛得直打喷嚏。目的就一个:把历史遗留的记账方式全揪出来。哎呀妈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去年的专项培训费居然塞在“职工福利”里!前年的设备更新款还挂着“维修费”的名头!财务大姐刘姐在旁边看着,脸一阵红一阵白,差点没把手上那沓报表捏出水来。
三、改软件,逼疯程序员
知道账有问题,那就得改系统。我们单位用的财务软件还是三年前的版本,科目设置压根儿对不上新制度。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信息科,对着管系统的王工嗷嗷喊:“赶紧给我加科目!改校验规则!”王工也是个老实人,被我催得头顶冒烟,一边敲代码一边嘀咕:“姐您轻点拍桌子,这键盘都抖了...”折腾了一个多礼拜,测试了七八遍,系统才算勉强能跑。中间跟软件供应商客服电话打到手软,那边一个小伙儿被我追问新科目设置逻辑,差点在电话那头哭出来:“大姐,您这问题太细了,容我问问技术...问清楚了立刻打给您!”
四、搞定人,比搞账还难
软件调好了,最难的来了:让所有人按新规矩办事。业务部门报账?行!我先打印了五十份新版报销指南,直接贴到各个办公室门口。然后亲自下科室转悠,逮住一个讲一个:“张科长,以后你们采购设备走‘资本性支出’,可不能再放‘材料费’!李主任,活动餐费单独列‘业务活动费’,跟‘差旅费’拆开哈!” 刚开始那真是鸡同鸭讲,有人嫌麻烦嚷嚷:“不就报个账嘛搞这么复杂!”我直接甩出新文件截图:“领导让改的,要不您找书记说说?”最夸张的是工会王姐,她为了报销两箱矿泉水,前后跑了三次财务科,不是填错科目就是贴错单子。第三次拿着票进来的时候,脸黑得像锅底,我就差手把手帮她写报销单了。
五、熬过来就顺了,但...经验都是骂出来的
这么强推了俩月,部门里骂我“死板”的声音渐渐少了,反倒有人开始说:“按新规矩分得是清楚哈,回头查账一眼就看明白。”月末结账,刘姐看着报表直呼清爽:“诶?这个专项经费的结余跟账面居然对上了?”我心里那叫一个舒坦!不过这三个月,真是一把辛酸泪。软件调试崩溃过,沟通吼到嗓子哑过,单据被打回来重写过无数次。说到底,执行新制度就三字:抓源头(把收入和支出的口子扎紧)、压责任(谁报账谁填对科目)、勤沟通(和业务部门磨破嘴皮子)。这哪是从文件上学来的?全是被现实抽打出来的觉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