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这个公司那块地的土地使用税突然飙起来了,差点没把我给压垮。一开始就是税单来了,数字看得我眼睛都直了,比去年翻了一番都不止。我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这不是开玩笑嘛再这么交下去,公司就得喝西北风了。
先是怎么发现的这事儿
具体是这么个经过。我是搞个小厂子的,在本地工业园弄了块地,本来税还一年万把块钱。可那天下个月报税的时候,会计小姑娘急吼吼跑过来,说税局发新通知,重新核定了土地面积和税率,这回要交五万多。我一听,火都冒上来了,立马开电脑去查税局网站,结果那界面糊里糊涂,弄半天没明白。接着又跑税局窗口问,那大爷慢悠悠地说政策变了,工业用地税上调,还非让我补缴之前的。我心里凉了半截,寻思着这不活埋我吗?
没法子,就开始瞎翻书上网找辙。问了几个同行老哥,他们说你也别瞎搞,找专业的税务师问问呗。我托人找了个熟人的会计公司,那师傅一看就说:“你这得动点脑筋,税高也别怕,有合法招数躲躲。”他就丢了几招给我,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顺序折腾起来了。
第一招:申请减免政策
这招就是利用政府给的减免优惠。那会计师傅掰扯道,像我们这种小企业,要是符合点科技类的名头,能砍掉大半税。我一听心里乐了,赶紧去申请。得跑科技局,要认定成啥“高新技术企业”。过程特磨人:填了一堆表格,证明我厂子搞的是新技术产品;结果人家看不上,说我研发投入不够。后来我就把产品包装了一下,加了些创新标签,提交了。等了两周多,那部门大爷才回话,说批了!真跟爬坡似的,税能减30%。
第二招:调整土地用途
接着搞第二招,那就是折腾土地的分区。我那块地本来是工业全用,税率高得吓人;那师傅支招说,划出一块改成绿化或公共区域,税率就低。我寻思着试试,先去找城管部门改用地规划。开始申请变更时,人家问东问西的,我只好把靠路边那一小角划出来,搞成个小花坛放点草皮。手续拖拉,填完申请还得等公示期,真折腾了个把月。批下来了,税单立马降了一截。
第三招:分期限缴税
第三招是缓兵之计,申请分期付税。那会计师傅说,遇到突涨能申请缓缴,分批付少点负担。我直接去税局问,那前台姑娘不耐烦,我就说疫情影响生意艰难。她甩了个表格过来填,我把财务流水和银行证明塞进去了。等了快十天,真批下来了!允许我分半年摊开付,每次只交五分之一,压力轻了好多。
第四招:减少应税面积
一招是缩地皮。那师傅教我,把地划出部分租出去,只算实际使用面积纳税。我这厂子后院空着,以前都没管;现在简单了,找中介挂出去租给小摊贩当停车位。过程特简单:量了量地,签个租约,再去税局备案更新面积。完事了,税单上面积减了20%,数字唰唰往下掉。
折腾完这四招,前前后后耗了快三个月。税单从头五万四,给压到两万出头了。省下的钱不是小数,够发员工工资了。就是别怂着,主动去找政策漏洞试,合法省税真管用。我这回学会了,以后每年都得提前动动手脚。不过话说回来,那过程真是累死人,跑部门就跟打游击似的,每次进去都得陪着笑——希望你们别撞上这事儿,提前防着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