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司开会,老板突然提到我们要控制成本,我一脸懵,平时只管干活,哪懂这些。可看着同事们都在点头,我心想不行,得自己琢磨琢磨,免得下次被点名了出洋相。回到家,我就开始行动起来。
先从小处着手。我决定用自己去年开网店的经历试试水。那会儿闲着没事,想着卖点二手书,赚个零花钱。我屁颠屁颠地去翻了家里的书柜,挑了十几本旧书,又上网查了快递费,一盘算,一本书卖5块钱,邮费就占3块多,再加上包装材料,每本书也就赚个几毛钱。结果折腾了两天,总共卖了5本书,还赔了20多块运费。我这才明白,搞成本分析不能光看表面,得把隐藏的费用都揪出来,否则就是白忙活。第一个教训:小事也得算总账,不然亏到裤腰带都松。
第二个故事:帮亲戚修车摊
没过多久,我表哥打电话来诉苦,说他的路边修车摊快撑不住了,一天到晚忙死也赚不到钱。我一听,这不正好练手吗?立马跑过去实地考察。表哥那摊子开在大学旁边,生意挺但东西摆得乱七八糟,补胎工具、打气筒到处都是。我帮他列了个清单:电费、买材料的花销、还有每天买的盒饭钱。然后拿起手机计算器,咔咔按起来,发现材料损耗太大了,补胎胶条天天乱丢,一个月就浪费好几百块。我拉着表哥改策略,每天下班前清点库存,只进能用上的货。结果第二个月,利润就涨了快三成。这经历告诉我:成本分析得像搞卫生,定期扫扫死角,钱就省出来。
第三个故事:公司搬办公室
接着轮到我自己出洋相了。公司要搬家,经理让我负责预算,我头大得很,以前从来没干过这事儿。我先傻乎乎地光盯着新办公室的租金,一看还行,就兴冲冲去签合同。可等搬完了才发现,旧办公室的违约金没算进去,加上水电押金和搬家公司加收的费用,直接超支两万多。我慌了神,跑去翻旧账单,一条条核对,才懂过来:成本分析不能光盯大项,那些杂七杂八的费用更会坑人。后来我养成了习惯,做啥事都列个清单:
- 房租押金
- 水电改造费
- 搬运人工费
- 设备损耗
现在做项目,我把成本拆开了揉碎了看,再也没出过大篓子。
折腾完这三件事,我算搞明白了,成本分析就是生活里的小帮手。别想太复杂,先从身边的事儿下手,动动手算算账,日子就过顺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