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刚到办公室,咖啡都没喝一口,领导就甩过来一摞文件。“下周审计组进场,基建项目的账先自查一遍!”我当时就有点懵——平时都是跑工地搞工程结算的,财务审核这块真不熟。翻了翻资料,好家伙,几十条管理规定密密麻麻,重点到底在哪?算了,硬着头皮干。
一、踩坑踩出来的“血泪教训”
先找了财务科老王请教,他指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直叹气:“小张,去年市政公园项目栽跟头还记得不?”我一拍脑门:可不嘛当时项目停工换位置,施工队都撤了三个月,财务才想起来给财政递材料补手续,结果被审计揪着骂“超期三十八天”!原来规定第五条早写了:项目停建、迁移这些变动,三十天内必须向管钱的财政交材料!我赶紧掏出手机在备忘录设了个提醒:项目有变动?立刻掐表三十天倒计时!
下午翻凭证更傻眼。去年修河堤的混凝土采购单,送货日期和发票日期差了俩月,入库单更是直接“消失”。我冲去仓库翻箱倒柜,保管员老李挠头:“哎呀当时赶工嘛后来就给忙忘了…”规定第六条拍桌上:材料采购必须实时记录!物资进出随时登记!当场逼着老李和我一起补了半米高的原始单据,补签名字时手都在抖。
二、死磕政策里的“保命条款”
熬到半夜啃文件,突然发现个救命稻草:财政是基建财务的“总闸门”(规定第四条原话)。第二天直奔财政局基建科,抓着科长问:“我们项目今年预算调整到底卡在哪?”科长调出系统一查:“你们报的年度花钱计划没附设计批文!”我才想起来——年初换设计单位,批文锁在老项目经理想带走的抽屉里!规定第五条白纸黑字:项目设计和花钱计划批了,必须马上交财政!跑回单位撬了抽屉复印文件,当天下午就补交成功。
更绝的是查专项经费使用。翻出三年前修消防站的项目账,发现买了八万块的“智能巡逻设备”,结果仓库角落里堆着未拆封的平衡车?包工头还嘴硬:“这是为未来智慧消防准备的!”规定第六条红线警告:必须按批了的预算花钱!直接按条款扣了尾款。后来审计组看到这凭证都竖大拇指:“这种乱花钱的,就该这么治!”
三、内审实战惊出一身冷汗
三天搞内部模拟审计。查着查着发现新修的幼儿园项目不对劲:监理费付了全款,但工程只干了一半?找财务对账,小姑娘委屈巴巴:“合同写着按进度付款呀…”我翻出付款单差点昏倒——她居然把“工程进度30%”抄成“应付款比例30%”填单子!第六条规定里“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几个字简直在发光!连夜带着她重做付款台账,每个进度条都配上施工队长亲笔签字的确认单。
末了清点固定资产更荒唐。二十台空调的采购清单,实际只装了十五台?追到工地才真相大白:供应商送错型号退回去五台,财务没收到退货发票就一直挂账!第六条“定期财产清查”简直是为这事量身定做的,立马拉着行政部搞突击盘点,逼着供应商补开红字发票,账实终于对上。
上周审计结果出来,领导在周会上拍我肩膀:“这回基建审核零差错!”散会后徒弟偷偷问:“师父,那些规定条文字都认识,您咋就看出门道了?”我苦笑:“哪有什么秘诀,都是被坑出来的!记住三条就行:一变动就掐着三十天找财政,花钱必须盯着批文走,仓库台账当命根子天天盘——保你项目审核活下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