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说说我这回折腾证券考试的事。说起这个考试,我是彻底零基础小白,一点金融底子都没有,就靠着一股子倔劲儿,整整折腾了三个月,真把证给搞定了。整个过程就跟爬山似的,开始觉得喘不过气,后来慢慢找到节奏了。
第一步:决定考这个
去年三月,我看朋友圈有人晒证券证书,工资翻得挺高。我就寻思着:“这玩意儿靠谱不?”先查了下资料,知道是中国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分几门基础科目。我是干工程管理的,跟金融八竿子打不着,但手头闲得发慌,就想给自己加点码。
我拍脑门就做了决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试试三个月搞下来。”那天晚上,立马去书店淘了两本最便宜的复习教材,顺道儿下个刷题软件(用手机自带的,没花钱那种)。回来一看,教材厚厚的,全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公式,我脑门直冒汗:“这能行吗?我可啥都不懂。”
第二步:开搞学习计划
接下来几天,我像打仗一样布置起来。定了个粗糙的计划:每天雷打不动学四个小时,早晨两小时看书,晚上两小时做题。
- 第一周:纯粹摸鱼。光翻了翻教材第一章,看那些概念啥的,头晕眼花的。我连“股票”和“债券”都分不清,更别说公式了。心一急,就翻回开头重来。
- 第二周:找着窍门了。我把教材拆成小块,一门一门啃:先看《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全是文字的部分我死记硬背,像记电话号码似的。每天对着刷题软件做十道题,错了就查书本。这个阶段,我整天挠头:“这考试咋不考考日常生活中的玩意儿?”
- 第三个月开始:加大火力。买了套模拟题纸质的,天天泡图书馆。上午看书总结要点,下午疯狂刷题,晚上回顾错题。有时候坐不住了,我就溜达着背知识点。有回在街上边走边嘟囔“市场风险啥的”,邻居还以为我犯病。
最难的是中间那段儿。工作忙起来,我推掉朋友聚会,周末全窝家里啃书。有次卡在计算题上,公式一错再错,气得我摔过书:“这破玩意儿,学个毛线!”但想想投进去的时间,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第三步:上考场和结果
熬到第三个月底,就去考试了。考试那天紧张得手心冒汗,题目出的挺灵活的,有选择、判断、简答啥的。有些题我看着眼熟,是刷题练过的,蒙着猜也能答上;有的考实际场景,我靠瞎掰糊弄过去了。考完出来,腿都软了:“完了完了,估计要挂。”
结果咋样?等了半个月,成绩通知来了——全过了!就两门都卡在及格线上一分,但证是稳稳到手。我捏着那张证,心里乐开了花:“原来这玩意儿不是天书,真没那么难。”仔细想想,关键是用土法子死磕,别想太多弯弯绕绕。
回看这趟经历,考试难度跟闹着玩似的。难点在开头的基础堆砌,只要你有决心,每天固定学点,做做题,零基础也能上手。我的教训是:别被理论吓住,动手干才是王道。现在拿证了,工资还没涨,但心里踏实不少——起码证明自己能搞定这类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