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板突然拍板要发债
我那天正啃着三明治加班,老板一个电话甩过来:“小王,听说发债利率低?赶紧研究下!” 得,三明治往桌上一扔,我查了整整三天资料。网上吹得天花乱坠,好像是个公司就能发债圈钱。等真扎进去搞才发现,全是坑!
第一个坑栽在“盈利指标”
我指着刚打印的财务报告,手都在抖:“老板您看,去年咱利润是负数!” 财务主管在边上抠手指头:“呃...去年不是搞了个新项目嘛..” 老板脸都绿了:“那账面上能不能动一动?” 我啪地把政策文件拍桌上:“审计报告必须三年连续盈利,作假要吃牢饭的!” 整个会议室瞬间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声。
中介水太深,差点被忽悠瘸
刚放出风声要发债,第二天就接到二十几个中介电话。有个穿亮片西装的哥们拍胸脯:“资质不够包在我身上!先交50万通道费...” 我留了个心眼,托证监局朋友查他老底——好家伙,刚被吊销执照!转头找了个正经投行,人家开口就戳肺管子:“你们净资产收益率不到5%,硬发债利息高到能上天!”
- 血泪教训1:盈利指标是硬杠杠,财报别想动手脚
- 血泪教训2:拍胸脯打包票的中介,九成九是骗子
卡在流程上急出满嘴泡
好不容易凑齐材料往交易所报,结果卡在主承销商立项这一步。原来债券评级报告还没出来!财务主管跳脚骂:“你早说!评级机构排期都排到三个月后了...” 通宵改材料改到眼花,打印机都干冒烟了。拿着厚得像砖头的申报文件,我瘫在椅子上对老板苦笑:“发债门槛是钢丝绳,咱这条件得蹦着高才够得着。”
最扎心的是这个现实
折腾半年总算明白:发债这玩意儿不是“难不难”,是“配不配”。交易所规则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 三年净利润够不够买劳斯莱斯?
- 公司负债率是不是比我的房贷还高?
- 主营业务收入够不够养活全公司?
中介能帮你填表,可填不了账本上的窟窿。老板拍板说算了的那天,我抱着那堆材料下楼,直接扔进碎纸机——哗的声音听着像在哭。
真别信那些“发债很简单”的鬼话,这玩意就跟考清华似的,人家招生简章写得清清楚楚,是你自己非要蒙眼往里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