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表姐服装店说起。上个月她半夜给我打电话哭诉,说税务来查账差点当场把店封了。为货款和家里买菜钱全混在一个账户,店员拿现金进货没票,她自己用收款码垫房租,整个就是一团乱麻。
气得我翻了一堆资料
第二天我就憋着火开始查,什么财务制度框架说得玄乎,就是三根柱子撑着:
- 钱怎么进怎么出:进货压货款、卖货钱多久到账、运费怎么算,全得定死规矩
- 家里还有多少余粮:仓库衣服、柜台现金、银行卡余额,每天不清点准出事
- 盯着别让钱跑了:亲爹来赊账也得打欠条,股东想挪钱得按手印
看得我头昏眼花时,突然想到表姐店里连打印纸都跟卫生纸放一个柜子——原来道理这么简单!
撸袖子给表姐整方案
我带着打印的表格冲到她店里,结果刚开口说"以后收支两条线",她店员就插嘴:"那客户非要塞现金咋办?"把我噎得够呛。
于是蹲店里三天才发现:
- 店员常帮熟客私下留货收现金
- 表姐总用私人微信收大额转账
- 库房新款衣服被借去拍抖音没人记账
书上写的漂亮框架到这儿全成废纸。我那套"资产分类管理"方案,在堆满快递盒的仓库里显得特别可笑。
搞出个土味混合版
整了个糙办法:
- 弄俩塑料盒放柜台,一个贴"货款"收进货现金,一个贴"营业款"放当日销售钱
- 微信支付宝全换成公户二维码,另外打印私人收款码底下写"老板借款专用"
- 库房门挂本子,谁拿货写两行字按手印
表姐死活不肯用财务软件,逼得我每月底带计算器去对账。最绝的是有次发现账上莫名多出五万块,查半天是她老公偷藏私房钱买彩票中奖了怕被发现...
实践教会我:小老板们的财务制度,核心根本不是框架多完美,而是让管钱的管不住贪心,让花钱的不敢乱伸手。现在表姐学会查监控揪住偷用营业款叫奶茶的店员时,那气势堪比上市公司审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