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出了个新政策,政府搞了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更严了。我一看,头都大了:这玩意儿咋整?我们公司那点记账流程,平时就磕磕绊绊的,现在又多一堆规矩,感觉要完蛋。
第一步:先搞明白政策说了啥
我上网翻了翻官方文件,下载下来一堆PDF,密密麻麻的字儿,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内容太绕了,跟天书似的,啥“内部控制”“风险监控”——根本听不懂。我试着自己琢磨,结果越看越糊涂,干脆打印出来,摊在桌子上,用红笔画圈圈。画了半天,还是没搞懂关键点在哪。
我琢磨着不能瞎折腾,得找个懂行的。想起来上次参加个财税讲座,认识了个专家老师。我就厚着脸皮,打电话约他喝咖啡。见了面,我直接掏文件出来,指着说:“哥们儿,这政策到底咋回事?您给掰扯掰扯。”专家笑笑,掏出本子一顿画,解释了半天。他说,新要求就是得加多点检查环节,比如每笔账都得俩人签字,还要定期抽查旧记录,防止有人捣鬼。我一听,稍微明白了点,但又担心公司小团队搞不定。
第二步:拉团队开会动手改流程
回头我就喊上会计小王和出纳小李,三个人开个小会。我先复述了专家的话,小王一听就抱怨:“这太麻烦了,我们仨本来就够忙了,还得多干活?”我拍拍他肩膀:“没办法,政策压头上了,不弄怕罚款。”我拿出白板,边画边说新主意——咱分三步走:
- 先改记账表,加个签名栏子。
- 每周抽一天,小王和小李互相查账。
- 月底我亲自过一遍,别出错漏。
试运行第一天,就出了乱子。小李忘了签名,小王查出来喊我,我急急忙忙跑去补签。结果一堆表格堆成山,差点误了报税。大家累成狗,晚上加班到10点,小李还嘟囔着“这政策真坑人”。我想想也对,得优化点:简化签名位置,让流程顺当些。
折腾完了总结教训
这么折腾了一礼拜,总算勉强搞定了。新控制规范跑起来,至少看着像那么回事。月底我核对一遍,咦,账目清楚多了,错误少了。总结出点经验:政策来了别瞎蒙,先找人问清楚,再小步试错。但累是真累,像我这小公司,人手不够,差点脱层皮。不过下次再来新规,知道咋对付了——该喊就喊,该简化就简化,别把事儿想太复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