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帮亲戚查他们村集体的账,结果跑错衙门被支来支去两次才搞对地方。我就纳闷了:审计局和财政局名字挺像,咋连我这个天天查资料的人都整混了?趁着周末有空,干脆从头捋了一遍。
第一次跑审计局就吃了闭门羹
上周三揣着村委会开的证明直奔审计局。排了半小时队,窗口大姐捏着材料直皱眉:“查账去隔壁财政!我们是查别人账的。”我当时还没转过弯:“查账的不就是管钱的吗?”大姐直接把证明推出来:“你看我们门口写的——'审计监督'!你让财政先查完,查出问题才轮到我们介入。”
回地铁上越想越不对,掏出手机查审计局官网的职责,看到第一条就拍大腿:“人家是'经济警察',专抓乱花钱的”。比如去年曝光的某学校食堂虚开发票案,就是审计局从采购单里扒出猫腻的。
蹲财政局档案室翻到眼冒金星
第二天学乖了,带着材料找财政局。档案室大叔抬了抬老花镜:“你们村这个修路款...”说着从铁皮柜抽出三本比砖头还厚的册子。我翻开就傻了:去年全村低保补贴具体到每户金额、灌溉渠维修的水泥采购价、甚至办公用纸的批号全在上面。
- 财政干的全是花钱细账:钱从哪儿来(比如税收)
- 该往哪儿花(比如扶贫款)
- 实际花没花出去(执行率)
跟看天书似的熬到中午,突然瞅见关键信息:去年修水渠的劳务费签收单,领款人签字栏全是同一笔迹!大叔嗤笑:“这种我们只能记账,得喊审计来收拾他们。”
关键三点用老话总结透了
晚上对着两大袋材料整理到凌晨,突然想起老科长说的俚语:
“财政是账房先生打算盘,审计是东家查账本”
“财政端菜上桌,审计验毒试菜”
“财政管家钱包有多厚,审计盯你手干不干净”
具体实操区别更明显:财政批项目钱时要算平衡(比方修路预算80万就不能批100万),审计只管这笔钱花得对不对(哪怕只花1万,虚报也得追责)。上个月帮亲戚整理材料时还发现,镇上加油站被财政催缴税款时,审计却在查他们油品计量器准不准——根本是两条平行线。
周日带结论回村里,会计老王边嘬烟斗边乐:“早说你问我!当年我转岗培训时背过顺口溜——财政花钱手别抖,审计查完抖三抖!”得,合着我这周蹲档案室吃的灰,还没老王三十年前的土办法好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