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公司里头捣鼓产品战略的时候,头疼死了。搞了一堆数据表格,乱七八糟的,老板问我哪个产品该重点投钱,我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才想起来,有个叫波士顿矩阵的玩意儿挺火的,据说能帮忙理清产品方向。于是我就琢磨着,试试看。
第一步:整理产品清单
那天下午,我先翻箱倒柜找了一圈公司的产品列表。发现总共卖着10个玩意儿,有软件、有硬件,还有些是新出的实验品。我挨个记下来,每个都标了卖得好不好(就是市场份儿大小)和增长快不快(增长率高低)。这儿我用了Excel表格,免得记漏了。干完后,我喘了口气,喝了杯咖啡——结果数据太乱,一眼看过去还是迷糊。
第二步:画个简单四格图
接着我就动手画图了。先在纸上画了个十字,分成四个小格子:上头的是增长快的,左边的是市场份儿大的。右边放增长快但市场小的,下头放增长慢市场小的。就这么简单勾勾描描,我还用手机拍照存了档。然后我把那10个产品一个个贴到格子里去。
- 有个老软件卖得贼火但增长很慢,放左下角,我叫它“现金奶牛”。
- 有个新游戏增长飞快但还不太挣钱,我扔到右上角当“明星”。
- 还有些冷门货色,既不热卖又不增长,就归右下角当“问题小孩”或“狗”。
干完这一票,总算有点眉目了。
第三步:分析对策定战略
看着那图,我开始脑子活络起来。为啥做这个?就是为了决定钱往哪儿砸呗。现金奶牛那个老软件,我建议少折腾,维持现状就够了,反正能稳定赚钱。那个明星游戏,必须多砸钱推广,要不就废了。至于右下角的狗货色,淘汰算了——卖又卖不动,占着资源浪费。
过程挺糙的:我先在纸上瞎写,后来搞了个PPT给团队看。结果大家吵成一锅粥,说我分得太粗犷,这不扯淡嘛我又回头重新调了调数据,加了点市场调研。
一步:实际应用整反馈
整理完我就把战略方案甩到会议上了。老板看了点点头,决定试试——现金奶牛别动,明星游戏加预算。我们还砍掉了几个狗产品,省下钱去养新点子。干完这事儿,我发现波士顿矩阵真挺好使的,就几步的功夫,把一堆乱糟糟的思路拧成一根绳了。说白了,它能帮咱用眼看图说话,不用死磕数字。
回头一想,简单几步搞出来,差点把自己累死。但好歹没白忙活,现在公司战略清楚多了,免得瞎打误撞。记住喽,这东西不是万能药,太粗糙的地方还得结合实际打磨,否则容易翻车。下次我再分享点翻车故事给你们看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