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个月在办公室里搞的一个项目,差点就因为审批慢给搞黄了。那会儿我们团队在做个新功能上线,按理说三天能搞定的事儿,硬是拖了两个星期。为就因为我们领导啥事儿都要求先审批签字。流程是这样的:我提个单子,等组长签了,再等部门经理批,还有财务盖章。每次都要等个大半天,有时候甚至隔天才能动。
我当时真急眼了,就想了个主意——试试后置审批。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先干了活儿,再补审批手续。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真动手时挺麻烦的。我先跟小组里的哥们儿聊了聊:
- 先找了个简单任务练手,比如改个页面布局,让前端同事直接先干了再说。
- 结果干完活儿再补单子时,财务那边叽叽歪歪了好一会儿。我就硬着头皮去解释,说这个不影响流程底线。
- 中间还出了岔子:有次改代码,用户反馈挺但忘了补签单,被领导骂了一顿。我就赶紧加了条规则:每天下班前检查记录,确认审批补到位。
一步步摸石头过河,慢慢习惯了。大伙儿从刚开始小心翼翼,到后来胆子大了,啥测试修复都能先动手再补手续。两个月下来,项目愣是提前一周搞定了。回头一想,这后置审批好处真不小,效率刷刷上去了。
为啥效率提升?三大原因我总结透了
第一,省了不少等审批的破时间。以前每个任务卡在审批环节,就像堵了高速路。现在先干了再补,活儿直接流动起来,整体进度快了一半。
第二,员工更主动了。不用担心领导点头,大家敢直接解决问题。比如有个bug,同事眼疾手快就修了,没等流程。团队里头一回有种“当自己家事儿”的感觉。
第三,部门间扯皮少了。以前一碰到问题就互相甩锅,现在先干了再补手续,重点放到成果上。审批成了备份,不是绊脚石。
这实践折腾下来,我发现小公司尤其适合用这招。别整那些繁琐流程,上手了就知道有多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