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唠唠重庆继续教育选课的事儿,之前我自个儿选课也是一顿瞎搞,浪费不少时间还踩坑,后来摸出点门道。
打开网站直接懵圈
一进那个学习平台,嚯,课程那叫一个多!跟进了迷宫似的。我第一年根本不懂挑,想着选名字听起来高大上的准没错。什么“前沿科技发展趋势”、“XXX深度研修”,选了好几门,美滋滋学完,结果到申报学时的时候傻眼了。
人家告诉我,选的课不在年度计划里,或者专业方向根本不对口! 全白干了!气得我,真想拍大腿。
第一次吃瘪后的摸索
第二年学精了,不再只看名字光鲜。我琢磨着得找到靠谱的路子。
第一招:直接盯死“开班计划”和“学习指南”。 每年官方都会发通知,告诉你今年哪些课是有效的,对哪些专业领域有学时。我就专找通知里推荐的、公告里明确列出来的课去选。那些没在“计划”里蹦跶的课程,名字再好听我也不碰,省的又做无用功。
第二招:点开课程详情使劲“抠”细节。 光看标题不行,真得点进去看介绍:
- 有没有盖着红章子的培训通知?
- 主讲老师是不是真的干这行的?名字、单位得对得上号。
- 课程大纲写啥了?是不是虚头巴脑的理论?我得看有没有针对咱们重庆本地行业特点、实际难题的干货。
尤其那种光讲概念,一点实操或者本地案例分析都没有的,果断划走。
血泪教训后的小聪明
第三招:“同行对比法”。 有段时间选了门讲政策的课,看介绍感觉还行。但我多了个心眼,又把平台其他几门类似主题的课大纲翻出来比了比。这一比就露馅了!我想选的那门课大纲内容特别空泛,列了几个大标题后面就没啥实际内容了。旁边另一门课的大纲就实在多了,每章下面具体知识点、案例清清楚楚。果断换课!
结果证明,按这三步走下来选的课,学的时候感觉真的有用,不是那种云里雾里的空话,报学时也顺顺当当没卡壳。
现在我明白了,选课不能光图省事看标题。 每年官方文件是方向,课程详情页藏着“照妖镜”,同类课程对比就是“试金石”。浪费时间在无效课上,亏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