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要聊德勤的服务?巧了不是,上周刚被这个事儿折腾够呛。
我到底从哪儿开始挖的?
开头纯粹是因为我那远房表弟毕业找工作,微信语音扯着嗓子问我:“哥!德勤到底干啥的?光听名字好厉害,值不值得投?” 我当场卡壳... 咱又不混四大,咋说?答应帮他问问,结果自己掉坑里了。
我先跑去百度那破搜索引擎,输入“德勤是做什么的”,好家伙,蹦出来的全是官网链接跟广告,全是官腔!什么“专业服务领先者”、“全球网络赋能”,看得我脑瓜子嗡嗡的,跟没说一样。最烦这种不说人话的。
没辙,我挨个点开那些所谓的“解读”文章,一屏一屏往下划拉。划拉了快俩钟头,手机都发烫了,总算从一堆弯弯绕绕的句子里面,抠出来点实在东西。
硬着头皮捋出来的几个大块
1. 查账,就是翻人家老底儿
这个算是最容易懂的。德勤会派一堆人,扎进其他公司里头,查!翻账本,看发票,找凭证,看你这钱赚的是不是正经路子,账做得真不真。说白了,就是给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个X光片,出具个报告让外面人信你。这事儿就叫审计,听起来高大上,就是超级细致的财务体检。
2. 琢磨怎么少交点钱,还不犯法
这一块把我绕的够呛。各种服务看花了眼。
- 给公司算算账怎么交税划算?噢,这叫税务合规和申报,就是帮你按规矩把税报上去,别出错挨罚。
- 公司之间买卖、合并,税务上咋弄手脚才能省大钱?这叫并购税务。还有帮老板个人算算家财万贯该咋处理税,私人客户服务。
- 最晕的是转让定价,就是大集团公司内部,比如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之间倒腾个零件、服务啥的,这个定价得做得让税务局挑不出毛病,别认为你故意把利润往低税国家转。感觉就是跟税务局玩高级智力游戏。
简单粗暴理解:就是琢磨税法的空子(合法的!),帮客户省钱。
3. 当老板的狗头军师(花钱请的)
这块儿叫咨询,范围贼广!感觉啥都能插一杠子:
- 公司IT系统搞不定?找他们,技术咨询。
- 公司大了流程稀烂?找他们,管理咨询(什么流程再造、战略规划,听着就虚)。
- 老板眼红别人家收购上市?找他们,财务顾问(FA),帮你牵线搭桥谈价格。
- 还扯到什么危机处理、企业风险管理...感觉就是公司哪里要漏了,他们就拿专业泥巴糊一糊。
一句话:公司遇到搞不定的难题,钱到位,德勤来当高配智囊团。
4. 帮公司算清糊涂账
官方叫财务咨询。这里头又分:
- 公司没钱了想重组?他们帮忙想想怎么活。重组服务。
- 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比如想卖掉或者收购别人)他们给你算。估值。
- 官司打起来,财务上的烂账撕不清?他们提供算账、鉴证支持。法政会计。这个听着带劲儿,现实版《审计风云》?
查完了,我为啥敢瞎逼逼这些?
因为我特么差点就成德勤自己人了!前年冬天,那叫一个惨。被上家垃圾公司突然裁员,连滚带爬下了地铁站被寒风刮得脸生疼,坐在马路边刷招聘软件,正巧看到德勤一个啥“财务分析支持岗”在招人,要求看着还能糊弄过去。
心想这高端洋货,赶紧冲!简历一顿猛改,重点吹了吹我那半吊子Excel和糊弄过的几个报表,居然混过了简历关!跑去大望路那边一栋闪闪发光的大楼里初面,几个面试官穿着笔挺,说话滴水不漏,那氛围感觉喘气都得收费。
隔了一礼拜通知二面,说是见部门老大。我寻思捡到宝了,穿上了勒得脖子疼的衬衫,结果...那个香港口音的领导问了俩问题就把我问得汗下来了:“你对非经常性损益剔除在预测模型中的处理方式怎么看?” “如何评估一个跨国集团资金池运作的税务效率?”
我当时就大脑一片空白。非经常性损益?模型?资金池?税务效率?这都啥跟啥!我特么最多给公司应付账款做做表,哪懂这些玩意儿!脸上挂着僵硬的假笑支吾了几句,看对方眼神就知道凉了。
果然,第二天收到拒信,还是英文的!虽然没几个词看懂,但“We regret to inform you”这开头我太熟了!气得我当时就把桌上那杯凉透了的豆浆扫地上了。后来还是隔壁老王介绍去了一家小事务所,才算稳住饭碗。
所以你说为啥知道德勤?因为被人家面试按在地上摩擦过!那些服务类别,是我面试被刷后憋着口气自己跑去图书馆翻行业报告,又蹲了三天各大平台查从业者吐槽一点点抠出来的。血泪教训告诉你:没事儿别瞎投四大!门槛比想象中高多了。至于服务?也就那么回事儿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罢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