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把压箱底的经历掏出来说说,当时琢磨转行做会计的事,现在回头看还真有点意思。
失业在家瞎晃悠
去年开春被上家公司优化了,在家躺了俩月越躺越慌。刷短视频天天看见"会计越老越吃香"的广告,鬼使神差就点了预约试听。隔天三家南京培训机构轮着给我打电话,那话术叫一个溜:
- 保底工资6千
- 考不过全额退费
- 合作企业直推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揣着两万积蓄就去新街口试课了。
培训班里现原形
头天上课就给我整不会了。教室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前排大姐边喂奶边刷题,后排小哥键盘敲得飞起(后来才知道是代账公司的兼职)。老师讲基础凭证愣是蹦出十来个英文缩写,我偷偷百度都来不及。
坚持到第三天实在扛不住,逮着教务主任拍桌子:"您这教天书?广告说的零基础保过是逗人玩?"结果人家麻溜调了班,把我塞进周末班加开小灶。后来才咂摸出味来——所谓保过班就是无限续杯,考不过接着学。
玩命啃书三个月
真开始拼命是从实操课启动那周。白天跟着老会计跑工商税务,晚上回来做账做到凌晨。最离谱是有次在国税局排号,前面大爷突然扭头问我:"姑娘你这凭证借贷做反了?"臊得我当场把账本塞进背包最底层。
重点来了:机构发的题库比老太太裹脚布还长。经济法条文印得比蚊蝇还小,我硬把重点全描成彩虹色。考前两周直接住进自习室,咖啡当水喝,有次把增值税率默写在厕所门板上,保洁阿姨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
拿证之后反被鸽
考完查分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结果双科都踩线过了!结果机构承诺的"高薪岗位推荐"立马变味——要么是郊县代账公司给三千五,要么要三年经验。气得我直接冲到就业指导办公室,当场把推荐协议拍桌上。
转机在半个月后:自习室认识的大姐拉我去代账公司救急。原来她们接了个连锁奶茶店的账,新人熬不住辞职了。我硬着头皮跟总部财务对账,连奶茶杯损耗率都算得门儿清。月底老板娘直接微信甩来八千红包,比机构吹的"合作名企"实在多了。
现在回头看门道
这行说白了就是证书当门票,实操见真章。当时同期拿证的二十几人,混得好的要么自带资源(比如家里开店),要么像我这样碰运气捡漏。那些真冲着"稳拿高薪"来的小年轻,现在朋友圈还刷着"会计实操速成班"的广告。
最近老东家培训机构居然又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当"成功学员"回去宣讲。我直接乐了:"您先把去年押题卷钱结了?三百份真题答案全错的事儿忘了?"电话那头忙音嘟嘟响得那叫一个清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