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瘸了的开始
去年老王在茶水间吹牛,说他买的股票每股盈余高得吓人,肯定稳赚。我心一动,也跟着冲进去几只高分红的,结果丫的差点把裤衩赔掉。这事儿闹的,我就琢磨了:这高每股盈余听着牛逼,真比低的有用?
自己动手算算账
不服气,咱就实打实扒拉数据。我找了个周末,泡上浓茶,把电脑屏幕盯出花来。
第一步:筛股票
- 从自选股里挑了五只每股盈余高的,就是那种报表上数字特别好看的公司。
- 又扒拉出五只每股盈余不咋地,甚至有点磕碜的,但行业里混得还行的。
第二步:盯走势
把这些票过去三年的行情图全拉出来,跟爬虫似的一点一点看。发现个邪门事儿:那几只高分红的,涨得跟乌龟爬差不多,有的还时不时往下秃噜!反而有只搞电商的票,每股盈余低得像没吃饱饭,三年里股价愣是从3块蹭蹭干到15块,老王看了能气吐血。
深入虎穴查原因
这不科学!我憋着一股劲儿翻公司公告、行业新闻,像个侦探。发现搞高每股盈余的公司,不少是把赚的钱咔咔全分给股东了,看着大方?结果兜里没钱扩张了,新厂房建不起,研发也抠抠搜搜。反观那个搞电商的,“抠门”不分红,钱全砸去建新仓库、搞直播带货、研究机器人分拣,盘子越做越大,市场自然愿意给高价。
还有只倒霉蛋,每股盈余看着高,细一看,是变卖老家底(厂房设备)撑的门面,这种“败家子”操作,能持久才见鬼!市场精着,一眼识破,股价死水一潭。
意外抓到大鱼
更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有些“低分”选手,是真在憋大招。比如某个芯片厂,赚的钱大部分重新投回生产线和挖人,虽然现在每股盈余难看点,但人家技术壁垒越垒越高。我试着小仓位跟了仨月,比买那堆“高分宝贝”强一倍不止!
我的土办法结论
- 千万别被“每股盈余高”晃花了眼!先扒开看看这钱咋来的?是主业挣的还是卖家当凑的?
- 重点瞅公司把钱花哪了!是分了让股东开心一阵子,还是投进去搞研发、扩生产,给未来下本钱?后者更有嚼头。
- 低每股盈余也得看姿势!那种纯粹是公司快黄了的拉倒,但要是因为疯狂搞建设、砸研发才显得“低”,说不定是个潜力股。
说白了,投资就像挑西瓜,光听别人喊“包甜”(高每股盈余)没用。你得自己拍拍(查公司把钱花哪了),看看纹路(行业前景),掂掂分量(核心业务硬不硬),才能少挨坑。反正老王现在听我聊股票,都不好意思接话,哈哈!祝大家都能挑到好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