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前的糗事
作为一个总在会计学考试里栽跟头的学生,我上次期末考直接扑街了——试卷一发下来,我就傻了,好多题明明看懂了,结果分数出来居然才60出头。翻回去一检查,全是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把进销存算反了,或者账本对不上数字差老远。我心里头郁闷极了,赶紧琢磨着咋改。
找问题点和解决办法
我先从旧试卷下手,一张张翻过去,拿红笔把错的题全圈出来。乖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大部分错题都是因为没好好读题!比如题目写“成本增加”,我愣是看成了“收入增加”,直接瞎算一通。然后,我找了老师唠嗑,他支了个招:每道题先用1分钟细读,找出关键词圈住,比如“应收账款”、“折旧计算”这些。回家后,我又从网上找了点免费资料,网上乱糟糟的,好多吹牛的,但挑出一个简短的技巧合集:一是计算前先检查数字有没有搞错位,二是别急着答,先大概估算结果是不是合理。
动手实践躲坑
接下来是真枪实弹干起来。我翻出那堆练习卷,决定来个小测验模拟。开头几次还是老样子,手忙脚乱的:第一遍做题,我直接跳过读题习惯,抄起计算器就噼里啪摁。结果,一个简单的库存问题,居然把单位搞混了,公斤当成了斤用——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赶紧学聪明了:现在做题前,先吼自己一嗓子“别急!”然后强迫自己慢下来。重点用了几个技巧:
- 圈关键字法:每道题用铅笔在问题里画重点词,比如“本期余额”、“净值变动”,再慢慢琢磨意思。
- 估算防翻车:算出结果前,脑子里草草算个大概,看看是不是离谱。有个题本来是赚10万的,我没估算就写成了赔20万,多亏停下来想一想才免了一次挂彩。
- 双查核对:算完第一遍后,马上倒过来再验证一次,比如收入减成本等于利润的公式,保证前后不冲突。
试了几回,慢慢顺溜了。但途中还有个小插曲:一次做题时,题目是问“折旧方法比较”,我一马虎没看出用了不同方法的要求,差点算错;还好想起老师教的,赶紧暂停,把题目细看了三遍才动手。
结果和心得
练了半个月,我参加了个模拟考,这回真灵了!总分从60分蹿到了快90分,错题少了大半。最得意的是,避开了那些老毛病:比如没看清题就瞎算的傻事没了,算账时也学会先估算一下范围。现在想想,会计学试题真不难,核心就是别太猴急,一步步稳扎稳打。我算是摸着点门道了,以后考试再也不慌,咱也能拿高分装逼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