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我折腾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的全过程,这事得从去年三月说起。当时一拍脑门决定跨考,结果翻开专业课教材直接傻眼——满页都是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框架,跟看天书似的。
第一阶段:摸黑抓瞎
先是买了堆教材回来啃。每天强迫自己坐足八小时,笔记本抄满三大本,实际脑子里全是浆糊。有天盯着"排队论"发呆两小时,气到把钢笔摔桌上,墨点子溅得备考计划表跟抽象画似的。
- 踩坑记录: 盲目抄书背概念,连考纲都没研究
- 血泪教训: 发现真题里压根不考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第二阶段:开窍时刻
直到六月蹭了场学长直播,才晓得要看院校官网的考纲细则。连夜扒出目标学校五年真题对比,突然发现计算题占70%分值,而我最怕的概念题只出选择题。马上调整策略:
- 扔掉三本概念笔记,主攻运筹学应用题
- 用Excel拉了个错题统计表,红色标注反复错的题型
- 把手机锁屏换成"再算错就二战"的毒鸡汤
第三阶段:土法子突击
十月发现更绝的招——把二十年真题按知识点分类粘贴成册。重点章节比如"库存模型"那几页,A4纸被荧光笔涂得能当灯罩用。考前两周干了两件疯事:
- 在阳台挂满写着公式的旧T恤,刷牙吃饭都能瞟几眼
- 把易错题录音存进MP3,吃饭走路循环听
查分看见专业课118的时候,差点把保温杯掼地上。考完才知道隔壁考场的兄弟,带了把量角器进去画决策树,监考老师盯着他看了半小时。实践出真知朋友们,笨功夫用对地方比啥方法论都强。今年带的三战考生刚报喜上岸,用的还是我当年那些发黄的Excel错题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