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突然蹦出个新闻,说央妈要降准了。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降准”这词儿听着跟降压药似的,到底是啥玩意儿?反正明儿公众号得更新,干脆自己动手整明白。
第一步:死磕基础定义
大清早泡了杯浓茶,键盘敲得啪啪响。先查“存款准备金”——原来就是银行收了我们存款后,必须抽一部分压箱底的钱交给央妈保管,这钱不能动,怕银行乱放贷出幺蛾子。这比例要是从10%降到9%,相当于央妈给银行松绑了,能多拿1%的钱出来折腾。
比方说:奶茶店老板原来每赚100块得藏20块在保险柜(防着哪天没奶没糖),现在改成藏19块,手头顿时多出1块钱能多买包珍珠。
第二步:翻银行老黄历
午饭后翻出压箱底的银行教材,越看越觉得这招像“经济调节开关”。14年那会儿实体店半死不活,央妈咔咔降准三次,硬是把银行手里锁死的钱放出来好几千亿。当时我老家县城忽然冒出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都接到过“低息贷款”的传单。
第三步:菜市场实地验证
下午溜达到菜市场找张老板唠嗑。这卖猪肉的老江湖一拍大腿:“上回新闻说降准没俩月,隔壁饲料厂突然能批贷款了,以前求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钱!” 我琢磨着这就对了——银行钱袋子松了,企业更容易借钱扩大生产,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着经济跑。
第四步:算笔个人账
傍晚记账时盯着房贷计算器发呆。理论上银行手里活钱变多,应该更愿意低息放贷。但实操起来…去年降准后我哥们去办经营贷,利率反而涨了!跟银行经理喝酒才套出话:原来钱虽然多了,但放给谁、放多少还是银行说了算,就跟家里老妈说“每月多给你500零花钱”,转头又补一句“不准买游戏机”一个道理。
踩的坑
熬夜赶稿时差点掉沟里——把降准和降息搞混了!直到翻到18年笔记才醒过神:
- 降准是让银行手头现金变多
- 降息是直接给借钱的人减负
前年小微企业喊救命,央妈左手降准右手降息双管齐下,跟开组合拳似的。
关电脑前看到弹窗新闻说这回降准能释放5000亿。突然想起冰箱里攒的购物卡——超市总说“满2000减200”,真去买的时候才发现这不能用那不能兑。政策这玩意儿,听着热闹,落到咱老百姓碗里有几块肉,还得走着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